一、开展干部考察谈话要做到哪“三个要”?
一是认真做好谈话准备
确定考察对象后,应通过查看考察对象的《干部任免审批表》、干部人事档案、有关文书档案等方式,尽快了解其基本情况,并对考察对象从事的主要业务工作进行初步了解,以便在谈话中有针对性地考察人岗匹配度,增强与被谈者的互动性。
二是营造良好谈话氛围
考察谈话中,考察者应当始终本着平等对话、客观公正的态度与被谈者交流,做到身心投入、谦虚热情、主动沟通、积极互动。
三是恰当把握谈话内容
考察谈话中,应针对被谈者的不同表现和情况而有效加以引导,有的被谈者因为考察对象是领导人员等原因而过于谨慎,考察者应主动与其交流思想并承诺做好保密工作,减轻被谈者的思想顾虑;
有的被谈者感到考察对象或拟任职位与自己关系较小就敷衍了事,考察者应主动对其申明组织要求,从工作角度请被谈者予以配合;有的被谈者夸夸其谈、滔滔不绝,谈话内容远离主题,考察者应采取适当方式果断引导,避免谈话冗长影响进度和效率。
干部考察谈话的相关要求规定:
1、干部考察必须全方位地了解和识别干部,包括基本情况、主要经历,价值取向、兴趣爱好,风格作风、成效实绩,领导评价、群众口碑等,尤其要注意掌握一些鲜活的、个性化的情况。
2、谈话时,一方面要对谈话对象言谈的倾向及时应,另一方面要对其正确积极的认知予以肯定,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时机,消除彼此距离,开启谈话的“破冰之旅”。
二、如何做好组织部门的干部谈话工作
考察谈话是干部考察中最常用、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组织部门获取信息、了解干部的重要渠道,在评价识别干部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起草好谈话提纲则是做好考察谈话的前提和基础。在具体工作中,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干部考察谈话提纲的起草工作。
一要备足功课,做个细心人
根据考察任务和考察对象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谈话提纲,使干部考察效果更加准确到位。
一是设计好评价类提纲。由谈话对象通过具体事例直接对考察对象德、能、勤、绩、廉方面做出分析评价,进一步深化考察组对考察对象的了解。
二是设计好提问类提纲。由考察组就其它环节得来的不完全信息特别针对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中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通过谈话进行核实,进一步印证评价结果。
三是设计好比较类题目。当考察的同一部门的干部在两个人以上时,由谈话对象对若干考察对象德、能、勤、绩、廉方面进行横向比较,对单个考察对象进行纵向比较,进一步了解考察对象的优、缺点。
四是设计好分析类提纲。进一步了解考察对象“工作圈”、“社交圈”、“生活圈”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对考察对象做出全面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二要结合实际,做个有心人
谈话提纲不仅要涉及考察对象在德、能、勤、绩、廉方面的主要表现和主要特长,还要对于不同的考察对象,根据其拟任职务的实际需要,对其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要进行侧重了解,避免谈话内容千篇一律,评价语言千人一面。比如,考察对象拟任党政正职的,谈话提纲应侧重了解其带班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处理应急事件能力、决策能
力等;拟任职务是副职的,应侧重了解其工作能力、协调能力、配合一把手工作、团结协作、工作中能否找准位置等方面情况。考察对象拟任党务工作的干部应当从党性修养与党性观念、把握全局、统筹协调等方面设计谈话提纲;考察对象拟任行政领导则应从行政管理能力、决策能力、依法行政能力、推动工作能力等方面设计谈话提纲;考察专业型干部则要注重其发展潜力、业务成就等方面设计谈话提纲,不能求全责备。这样才能使考察谈话内容充实,有血有肉。
三要突破难点,做个“铁”心人了解和把握考察对象的不足是起草考察谈话提纲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环节。如何能够让谈话对象客观公正的评价领导干部的问题和不足,直接关系到考察效果。谈话对象最难谈的是考察对象的问题和不足。对于每名干部的情况,单位主要领导最了解,也最有发言权。因此,在起草谈话提纲时,要把了解考察对象存在的不足作为一项硬任务,压给单位主要领导。与单位主要领导谈话时,明确告知常委会听取汇报时要了解主要领导的评价,不发表意见和看法既是对干部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上级党委的敷衍塞责,从而引起单位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客观公正地评价每名干部的不足之处。
总之,起草一篇好的谈话提纲,在考察谈话之前必须了解和掌握考察对象及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考察对象的群众基础,人际关系和工作情况等,只有在大量地占有可靠材料的基础上,掌握全面的第一手材料,才能保证起草的谈话提纲能够抓住重点,有的方矢,有针对地了解情况,核实问题;才能准确总结出干部的优缺点,准确识别干部、评价干部,保证干部的准确运用。
三、国企面试技巧和注意事项
国企面试技巧和注意事项
再好的简历不一定让你得到工作,所以要做好充分准备,还要准备好用英语应试,回答提问时你要时刻牢记,带着你的优雅从容,灿烂微笑,自信,而面试中表现出色让你十拿九稳。下面向您介绍一些面试技巧。
国企面试技巧和注意事项1 国企面试技巧和注意事项
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国企面试是很难的,不仅要具备专业能力,还要具备政治素养、办事能力等各方面不易快速掌握的东西,事实上,国企面试相对于其他性质企业来说其挑战性往往并不大,大都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没有其他性质的企业来的那么灵活。只要考生认真准备,不犯一些典型性错误,能够参与国有企业的面试,最后通过国企面试还是有很大希望的。
以应聘我国著名的国有企业长虹为例,几乎所有的长虹主考官在面试时都会问这样的问题:你在学习方面有哪些优势?你了解长虹吗?对于学习优势,主考官会根据应聘者所应聘的职位具体问基础课和技术课方面的情况;而如果应聘考对长虹的各方面资料相关熟悉,在面试中会很容易引起主考官的注意。
总结一些国有企业招聘程序,对国企面试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面试人员往往由企业的人事主管参加,而由于国有企业体制的原因,人事主管往往就能决定应聘者的取舍。因此能够通过第一批简历的淘汰之后闯入面试阶段,说明人事主管已对应聘者的素质进行了肯定,面试只是去进一步证实他们的这种判断。
2、国有企业面试相当直接,许多问题都是直接切入主题,重点对面试者的专业能力进行考察,因此毕业生在面试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对所应聘企业所从事的业务应该有充分的认识,避免面试时给人专业知识不好的印象:
3、国企面试的问题常常会夹杂一些个人家庭背景等问题,比如是否是独生子女,父母工作情况等,应聘者只要如实回答就行。
4、国有企业的面试往往是一对几的面试,采取一问一答式,问题也是程式化,但由于面试人员多,有时会让人应接不暇,因此集中注意力听每一位面试人员的问题非常必要,如果来不及回答,也应向提问者有所表示,以示尊重。
5、国企很少用英语来面试,虽然现在许多国企也很在意应聘者的英语水平,但他们大多数看重其是否拥有国家英语四级或六级证书。
国有企业面试一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举止得当。国有企业一般来说不太喜欢面试中个性张扬的人,中规中矩,举止行为朴实的求职者更容易得到招聘人员的青睐。在面试时毕业生穿着上应以平实普通为标准。
2、礼貌细心。应聘者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教养与必要的礼貌和细心往往会使自己在国企面试人员心目中占有―定的心理优势。
3、政治素质。国有企业一般对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比较感兴趣,因此在面试过程中毕业生如果本身的政治素质过硬,就很容易让招聘人员对你另眼相看。
4、专业成绩。面试中恰当地表现自己的专业素质,在面试过程中往往要比空洞的强调自己的综合素质更容易引人注目。
5、良好品质。面试中突出自己能够踏实肯干,一向遵纪守规的良好品质也是国有企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
6、多才多艺。许多应聘者在应聘国企时并不因为专业能力出众而脱颖而出,却是以一技之长而得到招聘人员的赞赏。比如棋琴书画皆会、球技出众等。
7、少谈报酬。国有企业更乐于看到一个有甘于奉献精神的员工。因此在提到薪酬待遇时如果应聘者很在意这个职位,就不妨将薪酬要求放低一些。
国企面试技巧和注意事项2 因为是建筑企业,所以每年的应届毕业生招聘季节,我们都将目标锁定几所主要的交通院校。并且这一次为节省精力,我所在单位的人事部门并没有大范围的接受简历,而是直接与学校就业办联系,取得了一些相关专业优秀毕业生的资料。我们要求学校推荐的基本原则,一是学习成绩优秀,二是最好有学生干部经历。
这些受到推荐的学生总体素质都非常不错,在简单的笔试后,7名学生脱颖而出,将参加我们的最后复试。
守时是“必须”的美德
“守时”虽然不是我们遴选人才的一个基本原则,但显然是一个优秀人才必备的素质。面试通知时间是上午9点,7位应聘者有5位提前5-10分钟到达,通过抽签排定了面试的顺序。另2位中有一位迟到了7分钟,另一位迟到了15分钟,自然排到了后面。可惜的是两位都只简单地以“堵车”二字轻描淡写的解释了迟到理由,甚至没有说句“对不起”。
应该说,7位应聘者的专业成绩以及在学校的政治表现都是不相上下的,我们要从7位中选出2位非常的为难,因此每个人在此类细节上的表现留给面试官的印象也就非常重要了。也许迟到不是唯一的原因,但从参加面试的副总眼中可以明显看到他对这两名应聘者的失望。
忌讳拿国企当跳板
一些学生选择将国企当作跳板,一旦时机成熟就另谋高就,这是我们最忌讳的。
一个外地籍的学生被问到为什么选择留在本城发展时,他的回答是:其实在哪里我倒无所谓,只要能有发展。然后我问到:那如果你进入我们公司以后,又发现还有更好的机会呢?他自信而坚定地回答:如果对我的发展有利,我会选择跳槽的。的确,人才的流动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但对企业的忠诚度依然是我们选拔人才的第一标准。
还有个学生被问到这样的问题:如果你和你的部门经理发生了极大的矛盾,甚至于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你会选择怎么做?该生回答说:如果矛盾实在是不能化解,我会选择辞职。而在我们看来,员工对企业应该是一种近似家的联系,如果仅因为这样的原因就放弃的话,那他的忠诚度也值得怀疑。
国企文化必须尊重
受多年国企文化的熏陶,国企人“以企业为家”的观念是十分强烈的。因此在我们的面试中都会问及应聘者一些背景情况,以作通盘了解。第三位应聘者是个女孩子,短发、套装,看上去非常干练,回答问题也简洁明快。可当办公室主任问到她的家庭情况时,她却拒绝回答。于是办公室主任说:我们公司的员工都将企业当作一个大家庭,我们不仅会关心你的工作情况,也会关心你的生活情况。谁知道这个女孩子拒绝的原因却是:这是我的个人隐私,我觉得没有必要向别人透露。也许这样的女孩子更适合到外企工作,但对于国企却是不适合的。我们更希望我们的员工能完全融入我们这个集体。
我们看重奉献精神
因为已经到了面试的最后一关,所以我们打算公开职位的薪酬。作为国企,我们采取的仍然是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的薪酬方式,事实上我们员工的收入在同行业中并不算低。但由于后两项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在面试中只会告诉学生基本工资的级别划分。一位学生在听完我们所说的工资水平后,满脸的失望表情,然后又不停地追问:每个月的奖金大概有多少呢?过年过节的奖金多吗?加上奖金我的收入大概能达到一个什么水平呢?而这些都是我们在面试中不可能明确告诉的。过多这样的问题让几位面试官都非常的反感。初出校门的学生就将收入看得如此之重,我们也不期望他能对企业具备什么奉献的精神。
独立的办事原则很重要
由于是学校直接的推荐,面试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对学生成绩的真实性作过多求证性的询问,而是将重点放在设置一些实际的场景模拟。
印象深刻的是第四位面试的学生。我向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的部门经理和副总经理,同时向你下达了一个任务,并且都要求你在下班之前完成,而很明显下班之前你根本不可能把两件事情都做完,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办?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他说:这个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会根据事情的紧急程度来判断孰先孰后,先做紧急的,但同时向另一位作出保证,至少在我离开办公室之前会为他做好。很明显这个答案让我们几位面试官都非常满意。其实这样的情况在我们单位是非常普遍的。碍于领导的权威两边都答应下来,结果却两边都没做好,反而耽误了事情。我们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是希望我们选中的员工对事物具有独立的判断力,而不是延续那种唯唯诺诺的老风气,这对国企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是非常重要的。
经过一上午的紧张面试,我们最后确定了2名学生进入企业。这个淘汰的过程让我们非常为难。说能力,他们其实都很优秀,但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我们不仅要求素质优秀,还要选择最适合我们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