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绩效考核面谈的效果?
考核工作结束之后,经理人就必须与员工个别来讨论考核的结果。由于考核的目的是要改进工作表现。因此,整个面谈过程便十分重要。 下面几个要点可以使面谈的效果做得更好: 1.创造融洽的气氛: 无论是任何性质的面谈,第一个步骤都是要使接受面谈的人感到轻松自在,接着,才指出这次面谈的理由及好处。 2.讨论工作表现: 指出员工表现优异的地方,及什么地方合乎公司的要求。要举出实际的例子,好让员工知道你真的清楚他们有哪些地方具有好的品质。鼓励员工发表他们的看法,并仔细倾听,然后再针对那些没有合乎标準的工作表现提出讨论。这也要举出实际的例子。不要只是说:「你的工作表现不良。」你所要求的评估标準,一定要说明清楚,并确定员工完全明瞭。对员工来说,他们一点也不怪你会指出他们工作未能达到标準的地方。但你要问他们準备怎么做,以达到公司所要求的标準;并希望你如何配合,以协助他们达到目标。 不管碰到什么情形,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而不是个人。不要说:「你不好。」最好是说:「这部份工作没有达到标準。」 假如问题与工作表现没有关係,而是与个人行为有关,那么,不妨以这样的方式告知:「这几年来,我常常向你提起有关上班迟到的事。你是个好员工,假如能够按时上班的话,相信在公司裡的发展机会要比现在大得多。」要让员工有机会表示决心,并说明要如何改正。 3.要员工提出评论或建议: 鼓励员工就考核工作的每一部份提出他们的看法和意见,但是不要变成激烈的长篇大论。有时,员工可能会有藉口或托辞,你都要注意聆听,并鼓励他们尽量把意见表达出来。通常,只要员工把想讲的话讲出来,他们便会面对现实,然后想出实际可行的方法来。 4.检讨过去一年的目标,然后设定下一年度的新目标: 假如过去一年所设的目标都达成了,要恭贺他们,并找出什么是他们得以达到目标的原因;假如有些目标没有完成,也要找出原因并决定该如何改正,以便在下一年度能符合标準。 评鑑面谈的目的并不只是检讨过去,也要计划将来问员工:「在未来的十二个月裡,你想要达到什么目标?」设法让他们讲出具有建设性的目标、要如何改正没有符合标準的行为、并进一步提出可行的计划来。这也可以包括一些个人的目标,如:希望有额外的在职训练、参加专业或商业协会的活动、还有其它种种对事业有助益的活动等。身为经理人对这些目标要表示支持,但不要随便应允,或做出超过自己能力範围所能给予的许诺。 要员工把每个目标写下来,然后在旁边註明要如何达成。把这份计划影印一份副本,与该目标的绩效考核表放在一起。等到明年,这便可做为考核面谈的部份资料。 5.结论: 在面谈快结束的时候,把所有你们讨论过的事项做个讨论。注意他们是否完全明瞭自己工作表现与行为的优劣、什么是下一年度的目标与计划、及其它有关事项等。把这些要点都记录下来,并予保存。 除非员工的表现极差,或此次面谈是解雇之前的「最后一次机会」,否则,在面谈结束时,均应给予肯定的评语。如:「大致来说,你今年的表现不错,我相信你一定能继续做好你的工作。」 考核面谈假如好好处理的话,对员工和管理人员双方,都会是很好的激励因素。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把面谈弄成是敌对的审问或对质,而是很有意义的双向沟通,以引导员工愿意继续改进,并执行未来一年的种种计划,使他们的工作经验能变得更富有生产力、更能达到自我满足。
年底如何给员工谈薪谈绩效
可以先思考一个问题:做好绩效面谈有哪些技巧呢?通常,这时候我们能够得到很多答案,比如:双方平等交谈,没有上下级之分,能够达到交心的目的;选择合适的场合、环境,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面谈过程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尽量避免批评、指责;谈论话题对事不对人,避免个人感情影响公正判断;用客观数据说话,避免主观臆测;注重员工参与,避免考核一方喋喋不休,听取员工“心声”等等。
1、主题的把握。
虽然绩效面谈不一定以很严肃的气氛进行,有时也需拉拉家常,拉近一下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面谈有很强的随意性,主题的把握是十分关键的。因为面谈时间过长,容易淡化面谈的作用,使面谈的效果大打折扣。
2、时间的选择。
通常大家都会选面谈双方都比较有空的时间,但往往这样的时间并不是很多,所以往往选择周一刚上班或者周五要下班的时间。但其实,这两个选择并不是很好,比如周一,如果双方都有一个愉快的周末还好,但如果周末的时候心情不好,很容易在周一带到工作中来,影响面谈的效果。同时,周五也不是个好时间,因为马上就要休周末了,一是心里已经放松,二是经过一个周末,也会淡化面谈的效果。
3、各方利益的平衡。
临近年终,先进的名额、晋升的机会等都是有名额限制的,即使部门有若干名优秀员工,也要硬性的排出名次。这时候,绩效面谈就需要平衡各方的利益关系了,否则不但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会影响员工士气,甚至是离职的发生。即便我们应用了上面通常的面谈技巧,但却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目的。这时候,就要发挥我们考核者的“个人领导力”的魅力了,让员工相信下一次一定还有更大的机会,或者在来年工作中可以逐步达到理想的目标,也就是说,授予员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