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来源:www.callcentermkt.com   时间:2021-09-15 19:15   点击:124  编辑:admin   手机版

所谓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等的能力,也就是能够正确、合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思维的核心,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具有核心价值的关键能力,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数学发展的基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完善,也是处理生活中所涉及问题的保障。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制定出科学的教学策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一、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在小学阶段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主要是因为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特殊性,虽然生硬刻板却又灵活多变。学生想要学好数学就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具有知识迁移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都以逻辑思维能力为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没有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变成了枯燥、痛苦、无奈的过程,也不可能有很好的数学成绩。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步骤有计划地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营造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引起学生的兴趣之后,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新思维。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探求的迫切愿望,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培养逻辑思维的目的。例如,在讲解“乘法运用”一章时,老师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进行教学:“有一天,森林里要开动物表彰大会,奖励这一年工作努力的动物,奖品是每人一双鞋。但是狮子国王为准备多少双鞋的事情十分忧愁,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获得奖励的动物有兔子、青蛙、斑马、袋鼠、骆驼。狮子算了好长时间也没有算出来,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算一下一共需要买多少双鞋啊?”利用这样讲故事的方式显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会试着去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由听故事到思考问题再到听教师讲解最后再思考问题,每一步都循序渐进,最终达到豁然开朗的心境。
(二)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特点,重视思维过程
(三)变换思考角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养成思维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想要提高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就需要让学生养成思维的习惯。小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包括独立分析,认真仔细,有条不紊等。教师在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完成作业,遇到困难要敢于钻研不怕失败,要克服盲目顺从,敢于提出质疑,这些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在学习新知识阶段,教师应重视加强操作感知迁移的指导,引导学生自己想问题、寻方法、作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例如,在教“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教师在复习了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则后,把演示竖式中的积擦去,在乘数上添上百位数3,接着提出自学探讨问题:①现在乘数增加了一个百位数,应该怎样继续乘下去?②它和用个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去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③为什么百位上的数乘被乘数所得的积的未位要与百位对齐?学生会根据问题积极的分析、动手尝试,得出答案。这样就有利于让学生们逐渐形成自主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之,数学离不开思维,可以说数学的所有结论都是思维的结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研究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思维形成规律,创造条件,加强思维训练,从而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