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有两个涵义,一指经验方, 一指经论方(或称经典方)。宋以前“经 方”纯指经验方,宋以后因医家尊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简称《伤》)为经典 著作,尊其方为“经典方”,故“经方” 只限于《伤》所载之方。经方学派既包括经验方学派,也包 括经论方学派。前者由善于收集、整理、 研究、运用历代经验方的医家组成,据说 古代经方有十一家,经验方书至少在280 卷以上,该流派在宋以后被称为“时方 派”。经论方学派兴起后至清代最为盛 行,并一直延续到近代。这股风甚至刮到 了国外(如日本),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明清时该派著名医家有方有执、柯琴、徐 大椿、喻嘉言、张锡驹等。无论经验方派 还是经论方派,对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方剂 学的发展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弗莱堡学派和马堡学派有何特点?
弗莱堡学派(FreiburgSchool)是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马堡学派遥相对应的新康德主义主要派别之一。它因发源于弗莱堡大学而得名。由于它后期活动的中心是海德堡大学,故又称“海德堡学派”。由于海德堡和弗莱堡都座落在和法国、瑞士接壤的德国西南部的巴登州,故又称“德国西南学派”或“巴登学派”。
还由于它着重先验心理和价值的研究,有时也被称为“先验心理学”或“价值学派”。弗莱堡学派的创始人是身为著名哲学史家的威廉•文德尔班,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文德尔班的学生海图利希•李凯尔特。作为新康德主义的主要派别之一,弗莱堡学派在从右的方面批判康德的“自在之物”概念上和马堡学派基本一致。
但是,与马堡学派把研究重点放在和数学以及自然科学相关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上不同,弗莱堡学派更注重对文化历史问题进行哲学的彻底钻研。文德尔班认为:“在19世纪的哲学运动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无疑是关于现象界的自然科学概念对于整个世界观和人生观应有多大意义的问题。
”正是在对此问题的反思和回答中,通过向康德的返回和超出,弗莱堡学派在哲学上主要取得了两项成就:第一,把价值范畴置入哲学问题的中心,通过回到康德关于普遍有效的价值的基本问题而建立了价值哲学;第二,以价值哲学为基础,强调了自然科学和社会历史科学的对立,试图解决两者的相互关系及其所涉及的方法论问题。
前一个方面的工作主要是由文德尔班确立的,而后一个方面的工作则主要是由李凯尔特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