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觉思维的特征
1.直接性 直觉思维不依赖于严格的证明过程,是以对问题全局的总体把握为前提,以直接的、跨越的方式直接获取问题答案的思维过程。直觉的形式表现为很快产生假设,迅速对问题的解决方案作出猜想和预测,在表现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一种“顿悟”。例如在传授小学《自然》时,对于“一般淡水鱼能否在海洋中生存?”这个问题,小学生往往会表现为快捷的异口同声:“不能”,而如果我们要求小学生解释其中的原因,则是超越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的。
2.视觉性 直觉思维者往往以视觉化的方式再现并处理事物,其信息编码方式倾向于图像形式,当然在信息编码加工过程中表现为果敢的甑别和取舍,而这种果敢的甑别和取舍又决定于思维者对问题解决方向和目标的大胆的、直接的预见,这在几何题的证明上表现得尤为典型,例如辅助线的添加和相似三角形的判断,往往首先依赖于于视觉上的大胆假设。
3.内隐性 直觉思维的智力操作是内隐的,其思维的过程往往是思维者不能言表的,而且不能对思维结果作出评论,因为它不依赖于分析技巧而掌握问题的意义和结构组成,是一种对问题的无意识的直接把握。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对于“把一棵幼苗横放在潮湿土壤上,一段时间后这棵幼苗有何表现?”的问题,初中学生一般都会直接给出答案,至于其内在原因学生无法给出,解决这一问题也无需严密的推理过程,因为这是由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因此教学过程中对所有学生所有问题都要问为什么的提法是有偏颇之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