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思维,包括—阴阳、五行、太极等是带有早期的思维特征。直觉性,整体性与模糊性是其主要的思维特征。
从广义上看,一切民族在其童年时代都具有这种特点,但与西方近代实证型思维方式已大致取代了早期西方模糊整体性思维比较,中国思维方式中的特征则一直延续到现代。
其一,从实证科学的角度看,思维的整体性、模糊性和直觉性有其严重的缺陷,它限制了对对象的精确化思维,限制了实证科学的发展。但从广义的角度看,这种思维方式是一切思维的必经阶段。
对事物的总体把握和注重事物的运动和联系,乃是一切成熟型的思维方式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要求之一,但要建立在科学的正确的思维之上。
其二,疏于逻辑推理,忽视理论体系的思维格局,从内容上看,中国传统思维哲学思维方式十分重视经世致用,重现实,重人伦,强调理论必须维护伦理纲常,必须有益于治,因而较易地直接地容易直观地进行阐述,较之逻辑推理更符合人们体味道德规范;
从形式上看,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亦不重视宏观、系统理论的表达方式,倡导“设象喻理”、“微言大义”,因而与其内容上的实用性(直观、直接)特征形成一种互为倚仗,互势互动的格局。但在思维方面,其逻辑,确定性,有所落后。
中国古人有逻辑思维吗?
当然有啊!
春秋战国时期的惠施,公孙龙,甚至庄周都曾经对逻辑学有过研究和讨论。不过那时候不叫逻辑学,而是叫名家。
大家看看惠施的著名逻辑思维的命题,你能解开吗?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 天与地卑,山与泽平。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南方无穷而有穷。 今日适越而昔来。 连环可解也。 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也。 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他的朋友庄子解开了,还有张仪解开了。
再给大家看看公孙龙的一个逻辑命题:白马非马。请大家来论证:一匹白色的马不是马。为什么呢?
其实逻辑学是一门抛开具体的事物,只谈逻辑形式的学说。如果你能深入研究,会发现其乐无穷还增长智慧。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优点?
★中国古代哲学的特点,学术界大致有如下观点:
1) 与政治伦理紧密联系,重视现实的人生,着眼人际关系的处理;
2) 以人为思考中心,现实生活与道德思想相统一,具有鲜明的主体性意识;
3) 具有悠久的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辨证法传统,强调对立统一,阴阳五行和宇宙生成论是古代辩证思维理论的骨架;
4) 哲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有以气一元论为基础的辩证自然观,宇宙生成论与宇宙本体论相统一;
5) 具有博大的系统观,把世界既看作整体又看作过程,有求统一的思维方式;
6) 儒家思想长期占统治地位,哲学成为入学的奴婢,经学态度,述而不作;
7) 天人合一思想是发展的主线;
8) 具有悠久的无神论传统;
9) 哲学与宗教浑然同体;
10) 形式逻辑和认识论不发达,思维以直觉为主;
11) 轻视生产和自然科学;
12) 重和合,主张向内凝聚,强调对里面的同一性,忽视斗争性;
13) 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保守性和封闭性;
14) 有始终如一的先王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