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说哪一个最好听,各有各的特点,要看你喜欢哪一个。
马派:唱腔潇洒圆润,各种小技巧比如切分音什么的很多。动作很帅,最好是也听也看。
杨派:唱腔醇厚大方,唱好了很耐听,比较容易模仿,初学者可以先学杨派,但唱好不易。
余派:唱腔苍劲有力,余杨不分家,但余派更侧重苍音立音,更高亢一些。
谭派:唱腔高亢嘹亮,共鸣有力,干脆利落。个人感觉不太好学,但很好听。
奚派:唱腔婉转动听,曲调上较注重技巧,嗓音比较注重苍音,唱段上有一些独特的处理。
京剧老生如何练习发声
一、气息是原动力
气息是发音的原动力。发音的过程,就是气息从肺部经过气管呼出,喉头声带部分与分节发音器官就同时配合着动作起来,气息因震动喉部声带而发出声音。
1、练习:吸气,松开胸腔和横隔膜。
2、呼气:收小,维持三种情况(胸扩张、向下扩张、腰四周扩张)。
3、练单音:低、中、高;
4、弹跳音:用丹田与腹腔;
5、滑音:自喉头向下放松呼吸器官。音由低至高自滑升;
6、吹气:感觉丹田和腹腔的运动状态。
二、口腔是可变的共鸣腔
常常由于不该用劲的地方用劲。通病是喉部、舌部、口型用劲过度而僵化。
1、感觉:和鼻腔连通
2、中、低音:上口盖向前抬弧状,吊音。
3、口形:咬字太死的人唱“啊”字音嘴张得太大,唱“衣”字音嘴又太扁,都影响共鸣和音色。我们可以把“衣七”、“人辰”这类辙口的字的口形适当地往圆形靠。
4、练习:(结合呼吸)衣字音等“闭口音”,注意口形向“圆”形靠拢。“啊”字音,口腔不要向后开,感觉向前“靠”。
扩展资料:
京剧表现手法
1、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2、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3、戏曲演员从小就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京剧的艺术特色。更好地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形象。
4、京剧有唱,有舞,有对白,有武打,有各种象征性的动作,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艺术。
退休了不必学发声,自娱自乐无须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