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何建立良好的歌唱心理

来源:www.callcentermkt.com   时间:2022-05-10 13:42   点击:148  编辑:祝世   手机版

一、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

歌唱心理随环境的不同而改变,歌唱环境差异很大,有个人独立练习、练歌合伴奏、小型联欢演出、重要任务演出等等,又可以分为平时练习和登台演出两种。如何才能使自己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保持良好的歌唱心理,排除不良的思想观念,克服演唱者的恐惧心理,在歌唱时正常发挥呢,

1.克服神秘感

有初学者问,我以前不懂唱,但敢唱,音不怕高也不怕低,无论什么场合、时间都能唱,现在学习唱了反而感到困难,不如以前敢唱。这是因为刚开始学习,对唱法还不甚理解,对歌唱理论和方法感到深奥、神秘,总怕唱得不对,因而顾虑重重的缘故。要相信技术方法并不神秘。

2.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

有的学生说,我在课下唱得很好,上课时总想唱得更好,但总做不到,反而不如课下。这样的学生上课时心情颇为急切,其实他在课下并不是唱得很好,尽管有一定的进步,但总还有许多的不足,上课时老师对他做进一步要求时又误以为自己的唱法全错了,心里着急,越急越唱不好。应认识到学习只能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3.克服追求音高和音量的心理

2/4页

有的歌者以为只要声音大,又能唱得高,便是很好的歌唱家,因此平时一味大声喊高音,长此下去,不仅养成了许多歌唱的坏习惯,妨碍了自己的进步,甚至很可能损坏声带。

4.在练习时心情要愉快、坦然

不要带过多的功利心,唱歌是生活的一部分,唱到什么程度,顺其自然。既然歌唱心理首先取决于思想方法,那么就要把平时练唱当成生活中最愉快、最舒心的事情,内心应充满自信,不被技术方法所吓倒,要经得起困难与挫折。

5.要有内涵地练声

练声是歌唱训练的基础,它没有内容,属纯技术性训练,相当单调,容易产生单纯技术观念。预防的办法是:要求学生在练声时思想上有潜台词,借助发声练习,诉说自己的心情和愿望,抒发内心的情怀。可柔情细语地诉说,可坦然诚恳地表白,也可爽朗奔放、激情满怀„„变化无穷,随心所欲。每一次可以不同,在一个句子内也应有变化。在感情变化的同时,又严格把握发声方法的要求,可避免学生因只想技术方法所造成的心理紧张,养成有声必有情,声情并茂的良好歌唱心理。另一方面要训练学生的乐感,增强学生的表现能力,使练声时所训练的技术方法能更好地运用到歌曲的内容中来,避免常见的“想了内容就忘了方法”的现象出现。

6.实践是克服恐惧的有效方法

一般来说上台演出的机会多一些,恐惧心理就会慢慢消除。上台前如感到紧张,可用几次慢的、深的、柔和的呼吸来减轻紧张;上台后如还感到紧张,可酝酿歌曲几秒钟,等情绪稍稍稳定,再向乐队点头示意开始,

3/4页
伴奏一起,随着音乐情绪转向指定地点,开始演唱。排练场地和演出场地的结合,正式演出前走台、彩排等,对于克服恐惧心理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一、舞台恐惧是演唱者的“大敌”

一个初次登台的歌唱者由于紧张、胆怯而使技艺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砸了锅,这种现象是经常出现的。为什么在台下唱得不错,一上台就大打折扣不能正常发挥了呢,

任何心理现象的发生都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产生的。置身空旷的舞台、耀眼的灯光,面对百双眼睛去唱歌,这跟平时练习情况有所不同,歌唱者在这种新的环境中不能适应或及时调整心理就产生了紧张恐惧的心理。

舞台恐惧与演唱者的思想、意志、个性、品质有很大关系。意志坚强、善于自控的歌者上台演出不但不紧张,有时还能超水平发挥,唱得比练习时更好。

信心不足也会产生舞台恐惧。新歌曲未能精雕细琢,伴奏未合好,仓促上阵,技术掌握还不够娴熟,未到火候,声音处理时好时坏,技术不过关,歌唱者的自信心大减,心里七上八下的,不能进入临场状态,自然影

1/4页

响歌唱水平的正常发挥。

演唱者身体不适,嗓子出现问题,影响正常的发声技巧,思想负担过重,都会使演唱者产生紧张心理,以致影响演出效果。

经验证明,一个羞怯、腼腆的人经过锻炼学习之后,是能够克服紧张恐惧心理从而获得应有的艺术成就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