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昆虫是如何发出声音的?

来源:www.callcentermkt.com   时间:2021-09-07 18:58   点击:55  编辑:admin   手机版

信息交互是动物的基本属性。我们人类一般用嘴巴、手势以及文字等进行信息交流,虽然大部分昆虫自出生起就不能用喉咙来发出声音,但造物主在给他们关上一扇窗的同时也给它们留了另外的门:这些昆虫往往能充分利用翅膀、腹部等发声器官来发出声音,进而弥补了这一不足。而他们发出的声音像我们人类一样,想必是既有彼此之间的爱情宣言,也有劳累工作一天后的吐槽。

你听,夏夜里蟋蟀那无休止且亢奋的鸣叫,说不定是它正在鼓足勇气向心仪的对象进行歌唱呢。而这一声声鸣叫中还伴随着其他蟋蟀沉闷且拖拉的鸣声,那也许正是某个失恋的蟋蟀在夏夜里的哭诉。

据统计,昆虫纲34个目中有16个目的昆虫能主动发声,而且不同昆虫的发声方式、发声器官完全不同,发声的目的也有求偶、讨食、战争、警告等等多种讯息。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以蟋蟀、秋蝉为代表的昆虫是如何发出声音进行有效交流的。

按照昆虫是否主动发声来进行分类,可将发声的方式分为两大类:一种方式是由它们专门的发声器官进行发声的,另一种是在飞行、取食等日常活动中伴随而来的声音。我们这次主要聊一聊昆虫靠发声器官来主动发声的原理。

方式一:摩擦发声前面我们说到,昆虫34个目中有16个目可以发声,而这16个目中有11个目是靠摩擦发声的,可见这是一种最通用的发声方式,而这一方式的典型代表就是我们常见的蟋蟀了。

蟋蟀正是靠着两对前翅间的相互摩擦而产生不同的声音的,而具体为什么靠翅膀摩擦就能发出这么响亮的声音,这就离不开下面两个器官了,这就是音锉和刮器。音锉长在雄性蟋蟀的右前翅上,它是由一排锯齿状的音齿嵌入到一条蜿蜒曲折的齿脉上形成。刮器长在左前翅上,顾名思义,就是接受右前翅上音锉来回摩擦的器官。介绍完这两个器官,我们再来看一下蟋蟀是如何巧妙的利用他们来发出带有不同信息的声音来的吧。

当蟋蟀鸣叫时,左前翅和右前翅稍稍翘起,与身体成一角度,然后挥动两个翅膀向身体两侧横向迅速的张开、闭合,使音锉和刮器相互摩擦,进而使得翅膀发出声音。但这个时候的声音是很小的,这就需要另一个器官的放大才能把声音传到很远,这个器官起到类似于喇叭一样的作用,它有一个学名叫做“镜膜”,镜膜接收到翅膀震动发出的声音后,经过共鸣和放大,一个个刺耳的脉冲波就形成了。

而蟋蟀挥动左前翅和右前翅的频率、振幅不同,那形成的声音也就有了此起彼伏、抑扬顿挫的效果,这些不同的声音自然也就传递着召唤、求偶、争斗等不同的讯息了。

方式二:膜震动发声通过膜震动方式来发声是昆虫中进化的最有效、最先进的发声机制,这一方式的典型代表就是我们常见的蝉了,每逢夏季里的傍晚,禅声无疑是乡间小道上最响亮、最悦耳的歌声了。

蝉的腹部上长有一对薄薄的膜状结构——鼓膜,鼓膜外表面盖有由表皮形成的保护层,内表面长着一层内脊,而发声的关键——鼓膜肌就附着在内脊上。当鼓膜收缩时,就会拉动鼓膜肌向内凹陷,当鼓膜放松时,因为内脊的弹性作用,使得鼓膜肌迅速回弹,并形成一组脉冲波。当蝉通过骨骼控制鼓膜肌来回收缩和放松时,一组连续的声音就形成了。

同样,不同频率、不同幅度的鼓膜肌收缩动作,也就催生了不同音色、不同大小的禅声了。

方式三:气流震动发声这种发声方式在昆虫中比较少见,关于这种方式,我就拿“飞蛾扑火”故事中的蛾子为例进行介绍。蛾子的发声器官叫做“内唇”,当蛾子的咽喉部的肌肉收缩时,气流就会通过喙传到内唇上,进而使内唇发生震动。当气流到了咽喉的底部时,这股气流就会向上回旋,并伴随着一声低沉的声音发出,当这股气流继续向上回旋并呼出时,一声尖锐的鸣叫也就发出了。怎么样,这种方式是不是像极了人类发声的原理呢?

除了以上三种方式,昆虫发声方式还有依靠身体碰撞物体来发出声音,依靠高频率挥动翅膀来发出“嗡嗡嗡”的声音,例如花丛里勤劳的蜜蜂等,只不过这种发声方式并不是昆虫依靠发声器官而发出的,这一次就不再介绍啦。

值得一提的是,昆虫的种类不同,呜叫时所发出的声波也不同。如夏季里的蝉喜欢“引吭高歌”,秋季里的蝉总喜欢“演奏”一些低沉悲切的歌曲,而蟋蟀呢,它也许是秋蝉的最佳知音,用一曲曲“高山流水”般的合奏向人们诉说着这个秋季里的故事。

这里是科学驿站,要了解最前沿、最权威、最有趣的科学知识,就点击关注并留言讨论哦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