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唐喜成简历,唐喜成徒弟有几个都有谁?

来源:www.callcentermkt.com   时间:2022-09-08 06:21   点击:240  编辑:蓝媛   手机版

唐喜成小名发伸。1924年生于河南省洧川(今尉氏)县。10岁入长葛县万乐班学戏,出科后辗转新郑、漯河、许昌一带,以高亢、甜亮的二本腔唱法立足河南剧坛数十年。1949年入郑州市人民剧团,后调河南军区剧团;1956年成为河南豫剧二团的主要演员。他音域宽广,音质纯净,独特的“唐派”声腔艺术及其代表剧目是豫剧男声唱腔发声方法探索改革的先行者,为豫剧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93年5月病逝于郑州。

到底什么才是豫东老调?八大红脸王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豫东老调?

非常感谢您的邀请,小豫为您解答。最早听“豫东老调”这个说法还是在梨园春。当时孙祥雨得金奖擂主,主持人问孙祥雨唱的什么调,孙祥雨说:豫东老调。这个时候“豫东老调”的叫法也就传开了。其实关于豫东老调这个叫法,一直以来没有官方的标准。

八大红脸王哪一个才是豫东老调?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熟悉一下豫东八大红脸王。他们分别是刘新民,刘忠河,索文化,张枝茂,谢庆军,洪先礼,陈传明,朱坤芳。他们的唱腔也是不分伯仲,各有千秋。

刘新民老师以继承唐玉成老师唱腔风格出名,他的唱腔特点突出。唱戏认真,登上舞台,劲头十足。因此也被称为“舍命王”。刘老师一生演戏很多,多以古装戏为主。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刘墉下南京》,《反徐州》,《地塘板》等。

刘忠河老师被称为“豫剧马连良”。他的唱腔古朴豪放,潇洒戏曲。特别是《打金枝》一段。更是享誉苏鲁豫皖,名冠梨园。刘老师在继承唐玉成老师唱腔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嗓音特点,进而创立了豫东刘派。

索文化老师扮相贴切自然,表演细腻生动,多以二本腔演唱豫东调,唱腔同时兼具了唐玉成的粗狂高亢、激扬奔放和唐喜成的柔和悦耳、稳健大方,在众多红脸演员中别具一格。特别是《铡西宫 地塘板 更是被坊间传为佳话。

张枝茂老师是豫东唐(玉成)派唱腔的第三代正宗传人和代表人物。张枝茂的唱腔艺术在豫东唐派红脸唱腔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嗓音特点,运用真假声结合的发声方法,以本嗓起腔,假嗓揉腔、拖腔,从而创造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真假声相间的唱法。《诸葛亮吊孝》这一段戏,张老师特意拜访越调泰斗申凤梅老师,结合着《三国志》以及唐派唱腔特点,演绎的淋漓尽致,极具感染力,也被誉为“豫剧活诸葛”。

谢庆军老师拜豫东名人张万云、杨启超为师。谢庆军老师的唱腔与众多豫东名家唱腔不同,他以唱代说、吐词清晰、声音悦耳动听,即有豫东的大腔大韵又有豫西的细腻圆滑,他的唱腔是集豫东调、豫西调、祥伏调、沙河调之精华而独创而成。马金凤老师曾说谢老师为“豫东之宝”。

洪先礼老师不是科班出身,但是洪老师的唱腔绝不亚于那些专业演员。他的唱腔可以说是集百家之长,极具特色。

陈传明,朱坤芳两位老师的唱腔我听的比较少,不好做评价。只知道陈传明老师的《双开铡》比较出名,朱坤芳老师《赵匡胤哭头》较为出名。个人感觉,张枝茂,刘新民老师的唱腔,说是豫东老调也不足为过。不知道大家觉得什么才是豫东老调,欢迎在评论处留言。

豫东老调泛指豫东调,梨园春自孙翔宇一说豫东老调。豫东红脸王是唐玉成,小红脸王是指乃弟子扬启超。后来的八大红脸王是刘忠河,刘新民,张技茂,洪先礼,谢庆军,索文化,陈传明,朱坤芳∧人。刘忠河自不必说,刘新民豫剧须生五大唱腔之一,已故去。张枝茂以悲入戏,年岁已高,恐不能再演戏。索文化后来居上,先期在八几年九几年时以生角为主,当时为洪先礼的《哭头》配戏演高怀德,谢庆军先期的《崇祯吊死梅山》绝对豫东红脸,后期加入豫西调唱法,东西结合。洗先礼有豫东老红脸王于福礼唱法特点,声腔最具传统红脸特色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