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喉头放松练习
微微张开嘴巴,充分放松喉头。注意并不是过分下压喉头,闭合声带,像金鱼吐泡泡一样轻轻地发声或低低的哼唱,体会胸腔的震动。
2.经常靠墙练习
因为靠墙可以接触你的后脊梁,让你更容易感觉到气息沿后背向前走的走向。并且胸腔的共鸣能和墙产生共振,让你更容易找到胸腔共鸣的感觉。
3.运用想象的方法练习
经常想象自己的声音是竖立的,而不是扁平的;想象声音的圆润饱满。闭上嘴巴,发出“嗯”的音,有感情的将“嗯”拉长一点,会感觉头和胸前在震动,这就是胸腔共鸣与头腔共鸣的协调音色。
4.选择带有浓厚胸声的母音练习
一般发“欧”、“哞”、“嗨”等母音容易找到胸腔共鸣的感觉,发声时咽喉腔尽量找“半打哈欠”的感觉,下腭自然不能过度僵硬用力,把声音先打在上腭再移至牙根,让声音在气管和喉头周围自然振动,最后通过气管后传至胸腔产生良好的胸腔共鸣。
唱歌怎样练正确的胸腔共鸣?
1、胸腔共鸣就是使咽喉部作半打哈欠状,发声时,下腭自然下垂,喉咽部适当开大一些,把在硬腭上声波振动的反射点移向下齿背上,
使声波在喉头和气管附近引起更多的振动,再由气管附近传送到胸腔引起共鸣,这时,似乎感觉到是把声音唱到胸部去一样。
2、鼻腔共鸣就是试着把嘴合着,用鼻子发音,发“嗯”,如果声音很亮就对了,千万不要把声音只停留在口腔里出不来,找着流鼻水后醒鼻子的感觉。
3、颅腔共鸣就是要把声音声点都尽量往高处走,上鄂要适当抬起来。把声点聚集在眉心,在鼻子和眉心形成一条线,是共鸣线。
靓嗓的正确做法?
一、技巧
1、体会胸腔共鸣:微微张开嘴巴,放松喉头,闭合声门(声带),象金鱼吐泡泡一样轻轻地发声。或低低的哼唱,体会胸腔的震动。
2、降低喉头的位置:(同上);喉部放松。
3、打牙关:所谓打牙关,就是打开上下大牙齿(槽牙)。给口腔共鸣留出空间,用手去摸摸耳根前大牙的位置,看看是否打开了。然后发出一些元音,如“a”.感觉感觉自己声音的变化。
4、提颧肌;微笑着说话,嘴角微微向上翘,同时感觉鼻翼张开了,试试看,声音是不是更清亮了。
5、挺软腭;打一个哈欠,顺便长啸一声。
注意:在大声说话时,注意保持以上几种状态就会改善自己的声音。切记,一定要“放松自己”,不要矫枉过正,更不要只去注意发音的形式,而忘了说话内容。
二、气息问题
发音“震动,震动”气息,要使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就要有饱满的气息。呼吸要深入。持久,要随时保持一定的呼吸压力。平时可以多做些深吸缓呼的练习。最好在练习说话的时候先站起来,容易找到呼吸状态,要坐的话,也要坐直,上身微微前倾。
运用气息的时候,千万不要“泄气”,要在上述的呼吸压力中缓缓的释放,并且要善于运用,嘴唇把气拢住,这样来保持胸腹和嘴唇的压力平衡。
三、声线问题
我们的发音,有一个不容易察觉的线路,比如打呼哨,声音很响亮,道理就在于气息畅通,声音集中,通行无阻。说话也是这样,要尽量让自己的气息贯通,让气音尽量沿着口腔内部的中纵线穿透而出。 这样才能使声音集中而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