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前鼻音的时候,n前面的元音一般发音部位比较靠前,如an,en,in的发音中,a,e的发音都比较靠前。
后鼻音如ang,eng,ing的发音,前面的元音发音靠后,a发为后a,e本来就发音靠后的元音。
再者声旁字是前鼻韵母的话,则这一系列字通常都是前鼻韵母字,反之亦然。如“令”是后鼻韵母,以它为声旁组成的形声字“领、零、岭、玲、铃、龄、伶;翎”等都是后鼻韵母字。
为什么录制声音发声位置改变?
估计你说的不会是声乐发声技巧上的靠前或靠后的问题,应该是录音后期制作技巧的问题。
是不是你录的声音人声比较轻,听上去好像藏在伴奏的后面,没有突出来?
如果是,那我要再问一声,你录的时候是分轨录的,还是连伴奏一起录的?
如果是前者,那是你没有调整好两轨音量的比例,人声轨的音量加大一些或伴奏轨的音量减小一点就好了。
用鼠标左键点住音轨左面的“V0”,左右拖拉就可以调整该音轨的音量,往左小往右大;如果是后者,那就没有办法调整了,只有重录。
如果你不会分轨录音,又急着要录,那就把伴奏的音量减小一些再录,最好是学会分轨录音,这样,人声和伴奏声调节起来很方便。
藏腔技巧和发声方法?
1、共鸣腔是口腔和头腔,鼻腔和胸腔坚决没有。
2、共鸣位置紧靠声带,既不是靠前,也不是靠后。
3、果断过滤掉泛音,因此声音特别干净透亮,穿透力极强。
4、声音要求自然、明亮,要靠前唱,尽量使声音发直,但要有很深的气息支持,不能抖动,有一泻千里之感。一般伴奏上就用一只笛子和演唱者前呼后应,自行衔接,融为一体。
5、藏族人声带都薄短且结实耐力,基本靠母音唱,发声特点是腔体小,共鸣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