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唱高音要用丹田,运用丹田及身上的音腔即胸腔、鼻腔、喉咙和头腔。
2.太紧绷时会导致无法唱到高音,因为此时喉咙被锁紧。
3.丹田唱歌时发声气的运用,用丹田提劲发出的声音会较厚较饱,这是因为发声源较深。
4.呼吸和姿势同样重要,尖叫时的姿势可以用来唱高音。
找不到头腔共鸣
1.注意掌握软腭下降4,或上升的运动方式.下降时紧贴舌根,上升时堵住鼻咽 通道,当下降时气息进入鼻腔等头部共鸣腔. 2.注意鼻腔共鸣不等于是鼻音,前者增强歌声的效果,后果损害歌声的表现,最严重的是造成有声无字. 3.通过练习感觉头腔共鸣的位置. 4.交替发开口音a和鼻化音 ang,感觉练习时由于软腭升,降的不同所产生的不同音质. 5.运用鼻子音m,n,ng,哼唱音阶,发声时注意鼻腔的振动.m音双唇紧闭哼鸣,n音舌尖抵上齿龈(牙床),ng音则嘴张大,舌根抬起后缩与软腭接触,打开鼻腔发声.为了使喉头自然放松,则在哼唱各子音前加舌根音h。
我要应聘专业教师 初试已经过了,下一步让我做一个公开课
讲课技巧
授课技巧 20:26 阅读472 评论0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有的新教师初次授课,语言节奏太快,咬字不清,声音微弱,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有的老教师法声不得法,讲完课后精疲力尽。这样久而久之
,声带劳损,声音嘶哑,就会造成发声器官病变。
讲课节奏太快,是新教师易犯的通病。主要原因是精神紧张,讲课过程中没有和学生发生感情“交流”,形成“我讲我的,你听清听不清
我不管”。这样,就失去了讲课的目的性。克服的办法,是培养教师的自控能力,增强自信心。在讲课时,教师眼睛敢于直看学生,从学生的
表情上检查讲授效果,根据讲授内容的难易程度和重点、非重点的关系,联系学生的接受情况,正确运用轻、重、缓、急,逐步得出经验,形
成最佳节奏。
咬字不清,讲话囫囵吞枣,或有字头无字尾,或有字尾无字头(声母或者韵母残缺),这主要是由于发声器官过分松驰的缘故,克服的办
法是经常进行朗读练习,选取精采的文章段落,放慢速度逐字逐句朗读,有意识地注意字音的完整。也可以象曲艺演员那样,选两、三段绕口
令,锻炼唇、齿、舌的活动功能,久而久之便能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
讲课与平时闲谈有重要区别:小范围谈话只需少量的起就够了,而且间歇时间长;讲课则不然,它要求音量灌满全教室,并且连续讲话的
时间较长。有的教师由于不懂得发声技术,讲课时扯起脖子喊,过分使用声带,使声带疲劳充血。长期下去,声带就会闭合不拢,形成声带小
结,造成声音嘶哑。
那么,教师应掌握哪些发音技术呢?
发声的基础是气息。吸气是发声的准备,讲课时要求教师吸气多一些,吸得深一些。戏曲演员讲“气入丹田”,就是在感觉上把气吸到小
腹部。气息准备的量多了,就可以避免因气息不足而加重声带的负担,怎样才知道气吸的深浅呢?这就要看呼吸了。呼吸是发声过程,气息通
过喉部声带的震动形成声音,再经过口腔和鼻腔协调合作产生“共鸣”,最后通过舌、齿、唇的协调动作发出各种音调。在感觉上,正确的发
声总是感到小腹在用力,这表明气吸得深。气吸得深声带就不易疲劳。如果讲课时感到胸部劳累,那就表明气吸得浅。气吸得浅,声带就容易
疲劳,这和歌唱演员唱歌的情况是相类似的。
要使声音集中、圆润、动听,光有正确的呼吸不行,还必须正确使用“共鸣腔”——胸腔、口腔、头腔、鼻腔。圆润动听的声音是以上共
鸣腔联合调解的,偏重用胸腔,声音低沉;偏重用头腔,声音飘浮;偏重用鼻腔,声音晦涩;只用口腔,声音干燥。所以共鸣腔要协调合作。
大声讲话要求胸部放松端正,口腔张圆,使声音打到口腔上部的中间,鼻孔微微张开,感觉声音集中于一个点上。只有这样,发出的声音才能
动听、响亮、传得远。
舌、齿、唇是形成字音的最后调节器官,灵活的舌、齿、唇可以把字咬得完整,清晰、准确。讲课时要有意识地放大它们的使用幅度,以
形成完美、动听、响亮的声音。
讲课技巧与表达能力
2007年05月05日 星期六 上午 11:38
一个人光有能力不行,一定要能够把你懂的讲出来,要不然你自己说你有能力,却不屑于告诉别人你会什么,或者你说出来别人听不懂,那么
别人当然认为你不会,你在瞎掰。
要想讲好一堂课,大的前提一定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能够将每个细节都想好,比如我讲到这里该怎么解释,我阐述那个概念应该做个形
象的类比,那当然每堂课都能讲好。总结一下,需要注意的几个地方:
1)控制好时间: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学生听你讲课能够全身贯注的听十分钟就不错了。这时就需要一点技巧,在你认为重要的地方,一定要
刻意的提醒学生,至少让学生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这几分钟。
2)专业术语的阐述:千万不要一上来就说专业术语,至少在说之前一定要用通俗的话解释清除。否则学生接受起来一定是相当的费劲。
3)语速:如果一堂课下来,老师一直是一个声调,想念经一样,那就是在给学生催眠。 :p 一定要抑扬顿挫!
4)兴趣的重要性:如果学生对讲课内容感兴趣,那当然会认真听讲。可惜,至少我从小到大,没碰到能够引导学生兴趣的好老师,大多数中国
的老师很差劲,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只是告诉他们,你们学的东西将来一定会考!唯恐学生不注意听讲,出此下策!
殊不知这样只会无形的增加学生的压力,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前段时间,看过金旭亮老师的一篇文章,分析的非常好。金老师首先分析为什么
学生都喜欢玩游戏。游戏的真谛就在于能够使玩家建立一个持续的成就感,开始的几关很简单,慢慢的引导玩家学会各种技巧,怎么建造兵营
、怎么购买道具、怎么打怪升级,玩家绝不会感到厌烦。其实这就是学习的真谛——持续的成就感!如果一个老师能够学会引导学生的兴趣,
能够由浅入深的逐渐建立起学生的成就感,那么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是每个人一生唯一值得玩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