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 “额” “鹅”的声音,
练声音靠后,不是单纯就练这一个,要同步练咽腔共鸣,就是说喉腔共鸣和咽腔共鸣都需要练,不然一不容易练成,二中音和低音会断层。
刚开始练的想呕吐,别练那么猛,要循序渐进,练狠了容易得咽喉炎,那就麻烦了
不要单纯的练声,要综合锻炼,只是多花点时间给低音就好了
声音靠后发声位置怎么找?
声音应该以小腹为根源,想象声音透过后脊梁,到脑后,到口腔后根,整个声音应是竖立的,靠后的。请找一找这样的感觉:你大口咬一口苹果,露出上牙齿,在一口咬下去的同时,发出“嗯”的声音,感觉声音在口腔后部和鼻腔上部的位置,这就是美声发声的一个共鸣点。
接下来把气息下沉,小腹膨胀,稍在小腹用力一顶,在刚才的位置发声,男声喉结压下,女声多注重声音在脑后靠上的位置,你会发现声音比以前要大多了。经常靠墙练习有助于发声,因为靠墙可以接触你的后脊梁,让你更容易找到感觉,并且胸腔的共鸣能和墙产生共振,让你更容易找到胸腔共鸣的感觉。
先从“米~妈”的练习开始,逐步升高,有助于练习高音气息;再从高往低练习,这样反复,总有一天你会找到感觉的。美声讲究“通透”,经常想象自己的声音是竖立的,而不是扁平的;另外还讲究的是“共鸣”,声音通过胸腔或胸腔以上的共鸣后,会很圆润、饱满。要体会共鸣,你可以这样做:闭上嘴巴,发出“嗯”的音,稍带点深情的感觉,“嗯”的长一点,会感觉头和胸前在震动,如果气息好,这种共鸣会给你的声音添色不少。
仔细听听一些高大的美国人讲话,就会知道什么叫胸腔共鸣了(外国人的胸腔结构更容易产生共鸣)。
另外我还要提到的是肺活量,歌手演唱需要较大的肺活量,比如一些很长、不换气的某句旋律,可不要唱完以后面红耳赤、只喘粗气。肺活量要经常锻炼(慢跑的同时唱歌)身体才能保持。
还有就是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弥补一些肺活量不足的现象。首先就要练气息,好的发声方法它能很好的控制声音通过嗓门的流量,比如唱到“……不怕你背叛我……”这一句时,气息不稳的歌手可能一下就把“怕”字的音以爆破的方式唱出来,一下就把本来肺活量不足的气放跑了,如果后面有不换气的长句不把他憋死才怪。
而气息功底好的歌手能控制这些爆音的流量,演唱时话筒也不会出现一些扑声。所以我建议大家练声的时候嘴前放一盏蜡烛,尽量练声时保持蜡烛不摇晃吧!这样你的气就会保持在你的体内长一些时间。想想你是一直往外呼气坚持得久还是憋住不出气保持得久呢?当然这还需要歌手要放松,不要紧张,一紧张,心脏跳动加快,你的气息就更稳不住了。
唱歌时声音怎样才能“靠后”?
唱歌时下意识地把上腭往上顶,舌部往下撑。别管当时是什么口型(张嘴时很容易做到,闭嘴时更要做到!)。也就是无形中扩大了口腔的空间。
再加上鼻腔,也能随着这样的控制张得大一点。这样声音会比较结实,你可以在唱时自己用心去感觉,用手指去触摸后脑勺的头皮,练的时间长了以后会感觉到那里会震动。。
你会感觉到你的气息从声带出来后并不是直接出去,而是在口腔和鼻腔中回还往复。
有了这种感觉以后,你去K歌时在麦克风里唱一句很长的歌词时,如果气用得好,声音会有很自然的很悠扬的颤动。
那就是因为你的气息在口腔中很靠后,所以会伴有回响。但这回响混在你的声线中,是很好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