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壮胆,多大声唱歌,多大声讲话,慢慢适宜这个方法!
周小燕声乐教学练嗓子的最佳方法?
周小燕:唱高音要半声唱,绝对不能“响”!
第一阶段:高位置的“哼唱” 训练。哼,是高位置的体验,其技巧重在呼吸时的高位置。想象在鼻咽腔(鼻梁骨)的位置吸气,用打喷嚏之前的感觉,体会鼻咽腔打开、松弛的状态,这个时候能体会到“口鼻同时吸气”,咽腔通畅,气息能沉于横膈膜。实际哼鸣训练中,要让“哼”的声音随着呼吸落下来,搭在横膈膜上。
第二阶段:“哈欠”感觉和拎起来的感觉。第一阶段的训练,已经找到高位置的吸气感觉。此时,要注意内口状态打开,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哈欠”的感觉。这时候的发声训练,尤其注意体会软腭、小舌头好像被“拎”起来,有一种往上的状态,并且是集中的、柔和的。这个状态,就是混合声的高位置。
第三阶段:“半声唱”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训练,高位置和混合声应该基本稳定,此时要尤其注意适度打开喉咙,体会通畅的呼吸感觉,并时刻记住,“呼吸的通道,就是声音的通道”,让声音顺着气息“原路返回”,怎么吸气,就怎么唱,并打着哈欠,往高位置、混合声的位置上唱。
怎么讲课吸引人的十大技巧?
第一,带有热情地去讲解课程。
老师在讲课时富有热情,学生会非常容易受到感染,从而加深对听讲的注意力。
但是这种热情,并不意味着要扯着嗓子“高声尖叫”,而是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老师对这门学科的热爱,从自己的内心抒发对学习的热情,这样才有感染力去让学生喜欢。
第二,靠“新”知识吸引学生的目光。
我们都上过课,都知道老师在讲课时介绍一件我们从没听过的事情的时候我们是最感兴趣的。每个人都不喜欢照本宣科式的教学。
一个知识点有它特有的理论背景和相关的故事,一篇文章也有它背后美丽的故事。作为老师,把这些故事找出来,整理规划后,在课堂上分享给同学们,我相信每位同学都是非常乐意去接纳和学习的。
第三,用深入浅出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一门学科之所以有趣,就在于它千变万化,却又万变不离其宗。每门课程刚刚开始时都很难,但是只要理解通透之后,就会变得有趣起来。
而老师要做的就是将抽象复杂、概念模糊的知识理论,用具象化的文字简单直白地传授给学生。在这种基础上,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引发大家的思考。不过老师要注意,切记不能将知识一次性倾囊相授,不然学生们突然间消化不了,也会慢慢丧失兴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