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声音共鸣区共分为三个部分,亦即三个共鸣区(DIE、DREI、RESONANZEN),第一共鸣区是头部后脑和头颈以及肩部位置,第二共鸣区是前额、鼻腔及上额部位置,第三共鸣区是胸腔位置。第一共鸣区又肩负调整歌唱音域的位置,高音应当在后脑部及头顶部,中音在后脑枕部,低音在额头及肩部,那才是正确的,通常一个人所发出的声音高、中音还好,可是一到低音就散掉了,没有共鸣,原因出在没把低音让它在头部肩部共鸣。其次第三共鸣区(腹腔后部(后腰部))是最重要的声音共鸣区,它是声音的基础,被称为基础音,它的重要性有如房屋的基础。第一共鸣区、第二共鸣区不是“发声点”,如果把第三共鸣区的位置移到背部,和第一共鸣区及第二共鸣区连结在一起,则形成了人体的乐器,发出的声音则共鸣丰满圆润,反之则声音单薄干涩尖锐不堪入耳,有些人以为第二共鸣区只是在眉间一共鸣点,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第二共鸣区是由好几个共鸣点串连起来的,亦即眉间、鼻梁、鼻尖、上腭、下腭、牙齿、观骨等。其次,要想做到有强有弱的声音,必须先要了解声音“前面”和“后面”的问题,要想明了声音“前面”和“后面”的问题,要先明白“开母音”(Aperto)和“闭母音”(Accuto)的关系,“开母音”就用前面来唱,“闭母音”就以后面来唱,所谓前面就是第二共鸣区加上第三共鸣区唱出开的声音(Aperto)。所谓“后面”就是第三共鸣区和第二共鸣区再加上第一共鸣区唱出盖(或称闭)的声音(Accuto)。要唱渐强时先要把声音的芯抓到,然后以此芯作为发声点,将气在第三共鸣区内扩散膨胀,使它好象变成气球,之后,把它推向背部及后腰部增加其气压,同时加入第二共鸣区,
此时声音的芯要保持好,不可失去。渐弱时只要把气压逐渐减少,抓紧声音的芯,使声音回到胸口发声点,然后用气息切除声音,使之停止,此时下腹往上的力量必须增大两倍,否则无法使声音回到胸口发声点,当然这些要靠经年累月的苦练方能领悟,舍苦练别无他途。
老师,如何锻炼声带闭合能力?
注意气息的推动,不要过度冲破声带,而是尽量推动在胸口,而声带保持好一个状态,自然,声裂就不会过大。。声裂的问题也关系着声音的点,要小,要靠后,声带注意不要过度主动发声,而是以气带声。。。
唱美声出现喉音怎么解决?
一、发 声 做 作
(美声唱法从一开始即发声的一刹那就注定了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由于历史的原因(没有扩音设备),美声唱法的发声是在极不自然的状态下完成的。
为了增加音量,调动共鸣腔体,美声唱法在发声的刹那间,有一个喉头向下稳定(挡气)的过程。这个过程让很多出学生往往感到很不适应,丈二金刚摸不到头脑。
这个过程成为日后美声唱法的悲哀所在。
由于这种发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让很多学生用了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也掌握不了。
那些自以为是的所谓老师,也拿不出具体的办法来让学生明白发声是怎么一回事。
偶尔有几个学生红杏出墙,不是喉音,便是羊鸣。或者喉头到处乱跑,声区极不统一。
老师也是五花八门,各显神通。有让学生声音靠前的;也有让学生声音靠后的;有让学生声音向天空盘旋的;也有让学生声音往地下坐的。
而学生则往往连发声的问题都始终得不到解决。
或僵硬,或过于苍白,以至于让听众实在不敢恭维。
在听众听起来,或好似羊叫, 或好似牛叫,或好似尖叫。
在崇尚返朴归真,讲究贴近真实、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的现代社会,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阶层,也只能将这种声音从耳边赶走为快。
为了获得一种所谓的“美声”,老师只能用三至五年的时间,让学生们成天盲目的咪 咪 咪、妈 妈 妈,这种现象在一些中等的艺术学校的教学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所以说美声唱法从一开始,即发声的一刹那,就注定了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因为它发声做作,装腔作势。
美声唱法只有世界级的歌手,听起来才显得是那么回事。按市场规规律评说,音乐学院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废品或半成品。
二、艺 术 生 命 短 暂
(很多歌者甚至唱了20年也不能解决高音a2,更不用说唱好高音c3,所以美声唱法的第二个换声点,被称为男高音的鬼门关。)
由于美声唱法讲究声音洪亮,往往不提倡十几岁的年青人学习美声,他们往往被认为发育未全,很多老师往往认为20岁左右开始学习较为合适(20岁也意味着人生已走完了三分之一)。
而美声唱法有一个喉头向下稳定(挡气)的过程,许多人找不到这种感觉,在练习过程中会耗去很多的时间。
同时声音从胸腔(胸部)到口腔(咽部)再到鼻腔(鼻部)再到头腔(头部)的过程中,一共有两个换声点。
第一个换声点是由胸部到咽部的转换,即胸腔共鸣到口腔共鸣的转换,音色必须统一。
这个换声点,由于在人们日常生活语言的频段之内,所以大多数人没有什么感觉就能轻松转换。
而第二个换声点,是从鼻部到头部既鼻腔共鸣到头腔共鸣的转换,就显得非常困难。因为鼻部的发音频段大约在be2--g2附近,而头腔的发音频段通常高达bb2--c3,甚至达到f3以上。
这个频段往往不是人们生活语言所能达到的,所以发音困难且必须经过特殊训练才能够解决。
然而,由于美声唱法讲究声音圆润,讲究金属色彩及共鸣,所以绝大多数人从高音g2开始出现声区不统一。或者用僵硬的喉音,或者出现破音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