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孕妇
孕妇作为特殊群体,在各个方面基本都被全社会所照顾,因为她们的身体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十月怀胎期间,孕妇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或者是不可知的情况。如果催收人员面对的负债人是孕妇,他们也担心孕妇会因此出现不良的情绪和身体反应,这可是他们承担不起的。
出于人道主义,催收人员也不希望孕妇在怀孕的时候,承受着身体不便,对胎儿的关注和担心的同时,再去处理逾期等债务问题,影响她们的健康、生活,甚至是生命。
第二种,老人
如果催收人员面对的是年迈的老人时,往往也会觉得非常棘手。一般面对的老人都是负债人的父母和长辈,本身也许并不了解太多,催收人员也很难跟他们解释清楚。所以当他们进行交流的时候,有的老人会以为是骗子,有的老人了解后受不住刺激,总之都可能会影响老人的情绪,引发健康问题,这也是催收人员十分害怕的。
第三种,有实际困难的人
这类人一般都不是因为消费欲望而逾期,大部分是被诈骗的、生意失败的、生重大疾病的为主,都是确实有实际困难,拿不出一分钱来还款,有的想借钱还,却没人借钱给他们。催收人员在跟这类负债人沟通的时候,也会感到深深的无力感,甚至会被一些负债人的实际情况打动,感到十分同情。
第四种,老赖
老赖就是那些明明有钱,有能力还款,却拒绝还款的人,他们充分地发挥着“死皮不要脸”的精神,在催收时遇到老赖,也意味着这笔欠款很难追回,催收人员也要一次次地联系老赖,情绪受影响不说,还增加了很多工作量,最终又达不到目的。
第五种,专业人士
这部分专业人士,有的是“熟能生巧”,有的是曾经从事过相关职业,在面对催收的时候,除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还总是能想尽办法地找催收人员的毛病,甚至引导他们说出一些不严谨的话来反将一军。
其实在负债者、债权人、催款者之间都需要互相理解,负债者理解正规催款者的工作性质,催款者理解负债人的处境,给予别人适当的空间,不要穷追不舍,相信有一些负债者有了钱想还款了,结果被催收攻击,任性之下又不想还了。还有遭到攻击心理、名誉受到伤害的,所以希望催收都能正视自己的行为,不要为自己的职业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