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共场所礼节

来源:www.callcentermkt.com   时间:2022-04-07 16:27   点击:158  编辑:阮梁   手机版

一) 日常交往礼节 1.尊重各国风俗习惯,遵守社会公共道德。 2.遵守时间,不要失约。参加活动要按约定时间到达。不要过早,使主人因未准备好而难堪,也不要晚到。不守时是很失礼的。 3.尊重老人和妇女,上下车辆和电梯应予照顾,出入门应让他们先行。 4.举止端庄,注意言行。不要作一些异乎寻常的动作,不要用手指指人,不喧哗,不放声大笑,不在远距离大声喊人。走路不要搭肩膀,脚步要轻,遇急事可加快步伐,不可慌张奔跑。无论站立或坐下,姿势都要端正,不要蹲在地上等车、等人。站立时,身子不要歪在墙上或柱子上,不要坐在椅子扶手上。坐下时腿不要乱跷、摇晃,更不要把腿搭到椅子扶手上或把裤管撩起。手不要搭到邻座的椅背上。 5.切勿随地吐痰,可吐在纸巾里扔进垃圾箱。不乱扔烟蒂或其他废弃物品。 6.公共场合不可修指甲,剔牙齿,掏鼻孔,擤鼻涕,挖耳朵,搔痒,摇腿,脱鞋,打饱噎,伸懒腰,哼小调。打喷嚏、打呵欠应用手帕捂住嘴、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声音。 7.在国外许多场合,如看演出和进餐时不许抽烟。在允许抽烟场合,应征得女士同意。不要边走路边押烟,进入会客室、餐厅前,应把烟掐灭。 8.参加活动前不要吃蒜、葱等气味大的东西。 (二) 仪容、服饰 1.头发、胡须要经常修整。鼻毛、指甲应修短。 2.衣着要注意清洁、整齐,特别是衬衣要经常换洗。衣服要熨平,皮鞋要擦亮。参加正式活动穿西装应打领带。长袖衬衣要塞在长裤内,袖口不要卷起。短袖衬衫不要塞在裤内。内衣裤和衬衣、女士的袜套,不要露出。需要脱换衣服时,应到盥洗室或其他适当场所整理和脱换。 3.出席隆重活动一般穿深色服装,上下身颜色要一致。有些热带国家、隆重场合也可穿长、短便服。 4.参加活动进门后应把大衣、帽子、围巾、手套等脱下,送存衣处存放。存放前注意检查口袋里的个人物品。 5.男士任何时候在室内不得戴帽子。 6.室内一般不要戴黑眼镜。就是在室外,遇隆重仪式和迎送等礼节性场合,一般亦不要戴深色眼镜。 (三) 见面的礼节 1.初次相识,一般由第三者介绍或自我介绍。为他人介绍,要先了解对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要贸然行事。应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士介绍给女士。要把姓名、职务说清楚。介绍到具体人时应有礼貌地以手示意,不要用手指指,更不要用手拍打别人。自我介绍,先讲自己姓名身份,然后请教对方。互相介绍时可互换名片。 2.一天中首次见面,或一次活动中初遇,均应问好。对方主动问好,一定要相应回答。通常见面时互相握手,参加大型活动因人数众多,也可与主人握手后,同其他人点头致意,不需一一握手。东南亚佛教国家有的人不握手,双手合十致意。握手时,由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女士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可先问候,待对方伸手再握。多人同时握手注意不要交叉,待别人握完再伸手。在室外握手,男士应脱帽。 3.参加外国人举行的活动,抵离时应主动与主人打招呼,如系庆典活动,应致节日祝贺。 4.在外事场合遇到过去熟悉的外国重要人物要尊重,一般不要匆忙前去打招呼,待对方主动表示,再相应作答礼。 5.日常生活中,与熟悉的外国人见面,应互致问候,酌情寒喧,但不要问到什么地方去,吃过饭没有等语。 (四) 谈话时应注意的礼貌 1.社交场合谈话时要先弄清对方身份,以便自己谈话得体,有针对性。 2.对外接触谈话要自然、和蔼。对方发言时要注意倾听,不要左顾右盼,看手表。 3.说话时不可用过多过大的手势。谈话声音不要过高,以使对方能听清为宜。 4.不要谈疾病等不愉快的事情。一般不要询问对方履历,谈及时,要十分客气,如对方不讲,不要追问。不要询问女士年龄,是否已婚等私事。 5.对外谈话要实事求是,自己不知道的事不要随便答复,无把握之事不要应诺,应言而有信。 6.三人以上在场,不要只谈两人知道的事,冷落其他人。 7.不要谈论第三者的事情。不要交头接耳,讥讽他人,如所谈事情不便让旁人知道,则应寻找适当的时机再说。 8.谈话时不要总自己讲,应让别人有讲话机会。别人讲话,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别人话头。 9.对方讲话如未听清楚,可以再问一遍。发现对方对我讲话有误解,应进一步解释。 10.社交场合,应按本人身份,主动交际。但如别人在个别谈话,不要凑前旁听。若有事需与某人谈话,应待别人谈完。有急事找,则应先打招呼,表示歉意。 礼仪包括仪容仪表、待人接物、礼节等各方面,它贯穿于日常工作及生活交往中的点滴之中,打招呼、握手、递名片、入座等斯空见惯的行为也有很多的学问与规矩。我们在工作中常常不经意间在稀松平常的事情上做出的动作可能正是不符合礼仪要求的,但正是这些被人们认为稀松平常的事却体现出一个人的涵养来。这是补充的。

(一)常见的敬人举止 1、让座。通常情况应让尊者先坐。遇尊者或老、弱、病、残、孕等后至无位时,应起身让座。入座时,应礼让尊位(通常离门远为尊、面门为尊、居中为尊、前排为尊、雅座为尊)。 2、先行。先行分让先与争先两种。通常在行路、上车、进门时请尊者先行。下轿车时,应争先,并为尊者开门;下楼梯时,应争先,并回头照顾尊者;通过不便出入的场合,应争先引路。 3、助臂。与尊者一起,应随时准备助一臂之力。通常有助臂提物、助臂相扶、助臂撑伞、助臂开门、助臂正座(入座前拉椅,离座后推椅)。 4、鼓掌。以右手掌心向下,有节奏地拍击掌心向上的左掌。用以表示欢迎、祝贺、支持,多用于会议、演出、比赛或迎宾。必要时,应起身站立鼓掌。但不可“鼓倒掌”。 5、作揖。也称拱手礼,是以右手半握拳,然后左手在胸前扶住右手,在双目注视对方的同时,相拱的双手向对方轻轻摇动。在传统文化活动场合与文艺界人士中用得较多。 6、起立。主要用于升国旗、奏国歌、迎候他人和被介绍时。在他人起立对你表示敬重时,你应问候对方或点头示意,并请对方坐下。 7、鞠躬和欠身。鞠躬礼,行礼时需先立正,眼睛注视受礼者,然后身体上身倾斜45度,眼睛注视地面或受礼者的脚尖,礼毕后再恢复立正的姿势。欠身礼常用于致谢、致歉和相见时的问候、请安等。行礼时应以亲切的笑容、眼神、用欠身的肢体动作,向受礼者行注目礼。欠身的幅度因人因事而异,通常为:15度――面对平辈、同事等行使的礼节;30度:面对上级、长辈、宾客等行使的礼节;45度(类似鞠躬)――致最高的谢意或歉意等行使的礼节。 8、指示。以右手或左手抬至一定高度,五指并拢,掌心向上,以肘部为轴,朝一定方向伸出手臂。用以引导他人,指示方向。 (二)常见的不良举止 1、随处吸烟。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内,电梯内,所有会议室、戏院、影院、音乐厅都不能吸烟。在别人家里或办公室吸烟要事先征得主人的同意,如果吸烟,一定要在离去时,把烟蒂处理掉,千万不要边抽烟边出门。 2、随便吐痰。在公共场所如要吐痰,应把痰吐在纸巾里,再丢进垃圾箱。也可去洗手间吐,但要清理痰迹和洗手。 3、随手扔垃圾。住所的垃圾应根据周边环卫设施的设置情况,该分类投放的分类投放;该袋装投放的,要用垃圾袋装好,扎牢袋口,在指定时间段内放到指定地点。尤其要注意不能高空扔垃圾,或将垃圾扔到河里。 4、不当使用手机。在看演出、看电影、听演讲和开会的时候,不能开着手机。如果事忙,不得不开机时,那要做到:将来电提醒设至振动档;来电时,找安静、人少的地方接听,并控制音量。 5、在公共场合高声谈笑。乘车(机、船)或在候车(机、船)厅、看演出时都不能大声谈笑。 6、随意插队。在乘公交车、在银行存取钱或在超市付账的时候,都应排队。排队时要保持适当间隔,人与人之间最好要保持0.5米~1米左右的间隔。 7、当众挖鼻孔、掏耳朵或搔头皮。这种活只能在卫生间或家里做。尤其别在餐饮的地方做,否则会令人非常恶心。 8、当众嚼口香糖。尽量避免当众嚼口香糖。如果要嚼口香糖以保持口腔卫生,那应闭上嘴,不发出声音。并把嚼过的口香糖用纸或塑胶带包起来,扔进垃圾箱。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