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江苏师范大学毕业仪式上,导师身着汉服照片被

来源:www.callcentermkt.com   时间:2022-08-28 12:28   点击:138  编辑:滕茜   手机版

哈哈。这评论,是电视剧看多了,真逗!

古制男子留须,服饰仪态,讲究合其身份。合其身份而有气节神彩,再配以举止得当,仪表堂堂者,方谓之美,谓之夺目。这是个综合的判断,尤其在正规场合,礼仪场合更是如此。是否留须只是一个方面,也不是强求的,有人天生须发不多,甚至没有,然立于庙堂,亦毫不违和。

阉党,除了无须,服饰也不一样,更别提神态举止了。

时下讲汉服复兴,鄙人曾于悟空问答中说过,局部的尝试、民间性质的尝试,是可以的,只要是自愿。但政府大型会议,官员穿着就不合适。政权性质即时模糊,完全变味,在没有全国统一的法规出台前,政府一定要慎之又慎。

学院不是公门,毕业礼上校方领导有此穿着我以为是可以的,算是一种仪式,重学守礼,向文明传统致敬,这个可以有。

我觉得搅笑的是,网友的这些议论,到底是支持汉服复兴呢,还是反对呢?你一定要男老师们留个长须,不是为难人家吗。没道理。

看过图片,顿时失笑,觉得“阉党即视感”的形容真是贴切。浏览了前面的答题,见有一位江苏师大的学生颇为不平,责“阉党即视感”的说法太刻薄,把人家一本正经做的好事一言给毁了,简直罪孽深重!

阿弥陀佛!我想,呼出“阉党即视感”的那位,他应该没有恶意,因为许多人都觉逼真,他忍不住那么想了,我们也忍不住那么笑了,都发乎天性,出于自然。

可是细思之,觉得“阉党”的形容并非妥当。因为阉党非阉人,所谓阉党,是指那些甘心趋赴、投拜在权势盖天的宦官门下的士大夫和官员们。他们的道义虽然被阉割了,但裆下那物不失,个个脸上还是挂须的。江苏师大那些汉服导师,没有一个有胡子,那是胡子刮得干净,就是没胡子,也只能说“阉人即视感”,而不能是“阉党即视感”……

当然,如此细细计较,毫无意义,人们听了“阉党”二字,就是觉得贴切、真好笑!反正一张大脸盘子上无须,还穿着那么古怪的衣服,就是惹人笑!

其实,现在热衷于穿所谓“汉服”出场的,许多都给人一种“庄严的闹剧感”——他们一本正经,别人却笑得不行。

江苏师大为什么在研究生毕业典礼上,要求校领导和导师们一起穿上汉服?我不太清楚,但我猜测,江苏师大所在的徐州,是汉王朝的发源地和老根据地,作为这样一所“特殊”的学校,搞这些“复古”的名堂,不是毫无来由的。

可是,校方选择以穿“汉服”的方式来凸显自己的文化特色与人文精神,却是最为浅薄的,也是最容易把严肃变成笑料的方式。有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之感。

首先,您那身是“汉服”吗?如今汉服之风蔚为大观,我本人不会穿,也不反对别人穿,可如果不想贻笑大方,最好多来点考证,先得穿对喽!别胡乱缝制件高冠阔服,就说是“汉服”。而“江苏师大人”穿的汉服,应该是真正的“大汉王朝”的服装!可是两汉四百年,衣服要穿对,要穿得得体,着实不是容易的事。起码,江苏师大的导师们教人笑了,以为是东汉来的阉党(东汉是宦官之祸严重的朝代),那便证明他们的穿着不是太得体。

其次,每一个时代有各自时代的着装,从秦汉到宋明,中国人的服饰变化很大,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汉服”。今人穿古人的服装,出于兴趣和社团活动可以,如果一些不相干的典礼,也来“玩”这一套,自然会出现各种不妥。比如我看导师里有女性,却也穿着与众人相同的“汉服”,她是在女扮男装吗?又,衣服古色古香,可是发式呢?胡子呢?鞋子呢?手机呢?眼镜呢?公文包呢?处处不和谐。尤其是那一把胡子,古人有的,今人无,颏下光溜溜的,瞅着就似缺一物,岂能让人不笑?

(文图无关)

第三,今人复兴国学,往往肖其皮毛,并将其引入不恰当的场域。我想,江苏师大是一所师范大学,在中文、历史等专业举行相关活动时,弄些复古的装饰,未尝不可,可是它同时也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有理工农林等多种学科,让导师们一概来“换装”扮古人,本来就有噱头之嫌。师生们莫名其妙,台上演出渐入佳境,台下却觉得他们是在光天化日之下举行化妆舞会。不笑才怪!

不知是哪位校领导拍脑袋想出这么一招,挟裹得大伙,不管情愿还是不情愿,都跟着踏上“穿越的囧途”,成了网上的笑话。我这里提醒大家一句,复古或复兴传统文化,要用心,也要小心,不然很容易就变成了一幕搞笑的哑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