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象棋作为教育资源,为何能赢得众多孩子们的青睐呢?我分析原因如下:
1、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共同智慧的结晶。其起源于中国或印度,流行于阿拉世界,最终到了欧洲,形成了现代国际象棋,故其相当合理和完善,具有国际性,故获得了世界各地孩子们的喜爱。
2、国际象棋的传说故事有3个,都相当精彩,有的孩子就是被故事吸引而来。如这个故事,第一格放一粒麦子,第二格两粒,第三格四粒……
3、国际象棋棋子造型古朴生动,且立体逼真,许多孩子一见就喜欢上了它。
4、国际象棋的人性化着法,符合民主与人权,适合孩子无拘无束的天性。如后横竖斜走的巨大威力,王的御驾亲征,小兵的作战勇敢能得到升变的奖励等,不象中国象棋九宫、河界,等级森严,且兵卒一直是兵卒,将帅只能永居深宫等。
5、国际象棋的历史,传奇人物如安德森、摩菲、十年磨一剑的马歇尔等,国际象棋的十几个世界冠军如斯坦尼茨、拉斯克、卡帕布兰卡、鲍特维尼克等,都是一本厚厚的书。
6、国际象棋和政治有些许关系的特别故事,如菲舍尔与斯帕斯基的世纪之战;卡尔波夫与柯尔奇诺依的巨星恩怨;以及卡尔波夫与卡斯帕罗夫的两卡之战等都曾引起世界的轰动,吸引了更多孩子们的目光。
7、国际象棋的学派现象多,如俄罗斯学派、中国学派、格鲁吉亚现象和波尔加现象等。
9、丰富的国际象棋开局,其名称各有特点,有地名人名,极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如意大利开局、西班牙开局、苏格兰开局、法兰西防御、古印度防御、西西里防御、俄罗斯防御、阿廖欣防御、尼姆佐维奇防御、卡罗卡恩防御等等,众多的国际象棋技战术如:牵制、捉双、双将、腾挪、过渡、拦截、引入、引离、等着、兵的升变等等。
正是国际象棋自身所具有的悠久历史,丰富理论,精彩故事,让大批孩子们向往不已,极想体验一下棋中竞技搏杀的无穷乐趣。
还有,国际象棋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故在中世纪的欧洲,国际象棋被列为“骑士教育”的“七艺”之中。总的来说,下棋有如下好处:
1、下棋能提高少儿的智力和耐力,我们所说的智力和耐力是指学生能自我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直到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下国际象棋正好适应了这个过程。
2、下棋能提高少年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形势判断能力,从吃亏和得利开始,要下好棋必须得学会数学计算,学会逻辑分析,并预知其后几步的情况,并有严密的计划性作保证。
3、下棋能提高少儿的注意力,棋盘上千变万化,常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要战胜对手,必须全神贯注。
4、下棋能提高少儿的心理素质。如处下风时的紧张感,占优势时的兴奋感,赢下来的成就感,大好的局面下有赢变输的懊丧感,棋局不断变化的焦虑感等时时冲击他们,以及要求他们有胜不骄、败不馁,沉着冷静、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所以杰出的原苏联心理学家维·阿纳吉耶夫指出:“国际象棋不仅是智慧的比赛,更是双方心理上的较量。”
5、下棋能锻炼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及独特的创造力。因为国际象棋其四分之一是艺术的属性决定了它。
6、下棋能养成少儿遵规守纪、懂礼貌的良好品质。严格的棋规能帮助他们养成“摸子动子,落子无悔”、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守纪律、守规则、懂礼貌、尊重对手的良好品质。故前女子世界冠军苏珊·波尔加曾下过这样的定义:“国际象棋是有教养的人们之间高雅的搏斗。”
7、下棋能培养少儿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如对时间的控制,对对手的控制,对对手不怀好意的挑衅行为的自我调适和排解等,增强自己磨练意志克服困难的能力。
8、下棋对少儿精神生活的丰富,社交面的扩大有帮助,还有助于他们集体意识的形成。同时还让他们形成“棋如人生,人生如棋”的感觉。故国际象棋前世界冠军斯梅斯洛夫曾这样评价:“国际象棋同生活存在着较深的联系,无论是生活,还是国际象棋,都是由上升、成功和挫折形成的接连不断的链条组成。已获得的经验丰富了生活和国际象棋,帮助人们在各种形式下做出正确的决定。”
9、下棋对少儿的身体也有一定的锻炼价值,尤其是内脏器官的机能,下棋时双方紧张地用脑,少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都在紧张工作着。根据生理学家估算,国际象棋运动,脑的消耗比肌肉大20倍。国外有医生测定,国际象棋大师连续5小时的比赛,其心理消耗的能量相当于拳击运动员在拳击台上的代价。故国际象棋运动对身体素质的要求相当高,因为参加一次比赛往往在7轮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