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本身从结构上讲,是由心理和身体所组成的。从二者的关系上看,心理会影响到身体,能够决定身体机能的发挥,甚至能够决定人生发展的优劣。
比如,孩子缺少自信、心理脆弱,那么,在学校与同学、老师的相处过程中,就做不好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等,可能就会出现问题等。这是心理影响到身体、行为的最简单的表现。
所以,家长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和身体,甚至还涉及到孩子整个生命的发展的优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中国古代圣贤认为:“心生于性,意生于心,意转为情,情生为妄。心犹草木之根,心病则身病,心不病则身不病。故要去除身病必先去其心病,此乃去病之圣药也。”
大意是说,心生于天地自然之性,而意念产生于内心之中,意念能转化为情感,而情感能产生荒谬而不合乎常理的行为活动,从而伤害到自己或他人。心就好比草木的根一样,人如果有心病,身体也就要紧跟着生病了。人如果没有了心病,那么身体也就不会生病了。所以,要去除身体上的疾病,首先就要除去其心病,这才是除去疾病的圣药。
家长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要注意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
第一,不要代替孩子经历困难特别是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家长不要总是包办代替,许多时候可以淡化,交由孩子自己去体验、处理。孩子通过经历困难,会提高承受压力的能力。
第二,不要过度指导孩子当孩子独自完成一些事情的时候,家长可以当一名旁观者,不要过度指导、帮助或干预。许多事情让孩子自己去完成,不要害怕孩子犯错,要选择相信孩子。
简化回答您的问题。因为心理不健康,对人的正常发展是有阻碍的,心理不健康,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身体健康,多重视心理健康,对一个能够正常处理日常事物、人际交流等有十分重要的帮助。孩子在成长期出现心理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很容易就从心理问题上升到心理疾病。这样的危害和后果是非常惨痛的。而且童年或者青春期成长中的心理问题,会影响孩子的性格、思维、行为、健康等等。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很可能是终身的。
心理健康教育意义是什么?
一、心理健康教育意义: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推进,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给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通过情感的交流、情绪的疏导等活动化解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
这不仅对促进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获得全面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促进学校与社会的和谐稳定,构建现代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从容应对各种挑战与挫折,而且能使人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轻松自然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改革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也是德育工作改革的重要环节。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拓展了传统德育的范围,而且由于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预防、疏导为主,在尊重、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与学生平等地沟通、交流,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的心灵空间。
二、主要内容
1、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这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而言,包括智能训练,学习心理辅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的培养、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性心理育等。
2、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1)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内容,多属矫治范畴。具体而言,包括学习适应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惧症、厌学等问题的咨询和调适;
(2)情绪问题,如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情绪的调节与辅导:常见行为问题,如多动、说谎、打架、胆怯等行为的咨询与矫正,身心疾患,如神经衰弱、失眠、神经性强迫症等身心疾患的治疗和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