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是否真能给孩子带来正真的价值?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清楚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倡导和实施的一种教育观念,它与应试教育观相对,其教育活动目标不像应试教育那样“唯分数”和“死死盯住考试”,而是指向人的全面素质。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活动指向人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也就是使人的先天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得到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而且它把教育、科技摆在了优先发展的地位。素质教育不但要求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还要求促进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
促进全面发展中的“全面”有两个含义:
一是指“全体学生”,即实施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少年儿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二是指“每个学生的全方面”,即实施素质教育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虽然人的基本素质差不多,但每个人因先天禀赋、环境影响、接受教育的内化过程有诸多差异,而成为独特的个体,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传统教育形式单一,教法、内容、考核方法大致相同,看起来公平,其实存在歧视的可能性,因为它只挑选了一种智能或者部分智能来作为标准。素质教育要求最大程度地了解每个孩子,发现他的长处和短处,更全面、公正地评价孩子,使孩子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素质教育还有一个与传统教育非常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精神和能力,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必备素养,有时甚至比知识本体更重要。
当您清楚了解什么是正真“素质教育”时,对于“素质教育是否真能给孩子带来真正的价值”这个问题,肯定心里有数了。
从孩子漫漫人生之路这个角度,我看好素质教育,虽然目前还得面对各种升学考试。
谢谢邀请
近年来,国家对综合型人才非常提倡,而素质教育能够帮助孩子各方面全面发展
儿童心理健康有多重要?
1、人之初,性本善:本身孩子就有了良好的成长的先天基因。
2、父母若不懂孩子的心理特点:就会破坏了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以成人的观点去对待孩子。一定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3、三岁看大:三岁前,孩子各方面性格要素充分组合,尤其是细心和耐性。若不能培养出良好的心理、性格品质,长大后就会出问题。
4、七岁看老:七岁前,多方面能力基本几倍,尤其是品格、男女性别思维、语言等身心品质。若不能形成心理健康品质,将影响下一个6-12岁,并连续反应,影响终身。再教育效果甚微,令家长、老师焦头烂额,学生却无动于衷... ...
所以,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怎样强调都不过分!
心理学家通过长期研究认为,童年是培养健康心理学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在此时奠定了基础。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孩子们的品德和智力将在未来健康发展。如果在这个时候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那么就更难甚至不可能希望孩子在成年后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因此,家长应该高度重视培养孩子正常的心理原则。那么,年轻的父母应该注意什么呢?
1)不要太在意孩子:太在意会让孩子过分以自我为中心,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他变成了一个傲慢的人。
2)不要贿赂孩子: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不履行义务就不能享受权利。
3)不要太靠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和同龄的人一起生活、学习和玩耍,以便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
4)不要强迫孩子做他们不擅长的事情:孩子的自信主要来自于做事的成功。强迫他们做他们不能做的事情只会削弱他们的自信。
5)不要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孩子:打骂会使孩子产生胆怯、逃避等不健康的心理。甚至导致反抗、残忍、撒谎和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