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先生提的这个问题,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它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发育,和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问题。
不过我认为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漫长过程,不是办一个什么学习班,训练班,辅导班能解决问题的。(当然具体问题则要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其实这个问题,我们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一直都在做,并且做的非常好。
一、国家。国家教育部每次审定的中小学教材,都是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段生长发育和心理特点审定的。初入学的小孩子,就教育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五星红旗;教育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教育他们热爱自然如课文《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等。中小学教材中的政治教材如《青少年修养》、《思品》等;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名篇,典型的白话文等;同时根据学生青春期的特点,初中增设了《生理卫生》学科。这些在孩子学知识的同时无不渗透着对孩子的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训练。
二、社会。广播、电视、出版等行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都开设了专题栏目、板块和大量的读物。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学校。这不仅是孩子学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孩子心理疏导和训练的主要场所。教师大都是师范专业学校毕业的。他们都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他们会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让孩子愉快学习健康成长的。至于个别问题,学校有政教处,他们可以联系家长或有关人员,有的放矢具体疏导训练的。
四、家庭。家庭教育、疏导训练极为重要。大多家庭从孩子咿呀学语就开始了学习和疏导训练,有条件的都开展了胎前教育,可见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至深。他们的教育和训练各有不同,也各有特色,不再赘述。
鉴于上述原因,我想教育行政部门不会也没有必要增设这种机构。至于民间,那是个广阔的天地,适者生存吧!
对所有人都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