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何培养小女孩的受挫能力?

来源:www.callcentermkt.com   时间:2022-08-05 00:03   点击:96  编辑:孔中   手机版

您好!谢谢邀请!

面对爱哭的孩子,我们要做好两件事:

第一,孩子为什么哭。

1.幼儿情绪发展特点所致。五岁孩子情绪情感脆弱,情绪不稳定,易外露,容易受环境影响等特点,但随着年龄逐渐增大,成人引导,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会逐渐增强。

2.幼儿会把哭当做寻求关爱的方式。部分幼儿因为依恋反应,会通过哭泣引起父母的关注,也是在提醒父母多多陪伴自己的孩子。

3.孩子会把哭泣当做达到目的的方式。孩子一旦发现,哭泣可以让自己满足不合理需求,他就会频繁的以这种方式达到目的。

第二,面对哭泣的孩子,怎么办?

1.面对哭泣的孩子,基本原则是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如果孩子确系情感脆弱,当孩子哭泣时,抱抱孩子,让她感到温暖和安全,试着共情孩子的情绪,告诉她:妈妈知道她很难过,看到她难过,妈妈也很难过。

2.对于想要通过哭泣达到目的的孩子,让他在空房间单独哭一会儿,父母不讲道理,不指责,告诉她:平静下来再理论。

3.哭,作为一种情绪和需要的表达,意味着孩子可能存在缺失,父母设身处地考虑:孩子真正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对哭着的孩子讲道理或采取任何行动都是无效的,情绪中本不是解决问题的时机。父母要做的,是探索孩子情绪背后的真实想法。

题主您好。

看到您的问题,我不厚道地笑了。5岁小孩的哭闹,并不单单是一个情绪管理的问题。

遭到父母或者他人的拒绝,对于她来讲,也并非是一种挫折。

孩子为什么会哭?对于家长来讲,可能真的是一门玄学。也许是身体上的难受,或者如题所示的不顺心。哭是一种情绪的表达,这个表达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父母或者其他亲人的关注,如果这个关注长期未被满足或者错误地被满足,这才是她遭遇的挫折。

所以孩子哭怎么来安抚呢?

首先,我建议您关注孩子的哭闹,而非置之不理。这样才能满足孩子被关注的心理需求。孩子哭的时候,去问她为什么,让她学着去梳理自己的情绪,即便她说不上出来,妈妈的关注就已经满足了她的一部分心理需求。

其次,可以讲道理,但是不要急不要吼,更不能轻易“动武”。孩子在这个阶段,非常需要家长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如果在她每次抗议都遭到父母的打骂,那她长大后就很有可能习惯性地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大概率会变成两种人:

1.讨好型的人,始终处于不自觉服务、照顾、讨好他人的状态,一个这样的女孩,很乖,周围的人很喜欢,但是自己就过得有点辛苦了。

2.玻璃心的人,特别在意别人的反馈和评价,对负面评价极度敏感。说不得、骂不得、打不得,指出一点不完美的地方,心态就崩溃。同时,还为了迎合别人的评价而改变自己...这不仅自己活得累,身边人也跟着受苦。

再次,我们来看看安抚三部曲。因为孩子已经养成了哭闹的习惯,可能需要坚持半年以上的时间才有用。

1.孩子哭了,关注她,问她为什么哭。轻拍孩子的背部,家长的抚摸有助于孩子的大脑产生内啡肽等激素,这些激素可以带来愉悦感。

2.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也就是让孩子说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哭。

3.如果孩子说得有道理,家长应该满足孩子的需求。如果只是无理取闹,家长要指出之中不正确的部分,并且提供正确的解决方案。

这样不仅是帮助孩子疏导情绪,也给了孩子积极的关注,维护了亲子之间安全的依恋关系,也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

补充一招:转移注意力和冷处理。

1.接纳

人类控制情绪的前额叶发育完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些人到了20岁以后才发育完全。5岁的孩子,真的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她控制不住自己,家长就要接纳这个事实,并且控制住家长的情绪,一旦情绪对峙,事情就越发不可收拾了。

2.转移注意力

让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拿出她的爱物。她转移了注意力之后很可能忘了自己为什么哭,所以也就停下来了。

3.冷处理

不要喋喋不休和孩子讲道理了。9岁前孩子可能都处于道德观的前习俗阶段,他自己有一套自己的道德体系,非常“功利性”也就是说以是否让自己快乐为标准。

家长想理智地劝服,他们不一定能听懂,而且会被反复提及让他们产生不快的细节。在做足了关注的基础上。

如果哭闹不止,让她哭一会儿,她发现家长不再关注了,也就停止表演了。

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呢,就是心智健全,心态健康的人。那么在她每一次受挫的时候,我们引导她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像对待大人那样好好给他讲道理,并且提供给她更好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总是非常生硬地拒绝。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样子。

这个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真正需要做好情绪管理,提升自己抗压受挫能力的,恐怕是父母啊。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