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不能被控制,情绪可以调节。学会察觉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觉知力,寻找情绪背后的原因就很重要了。
那么怎样提高自己对情绪的感知觉察呢?就是把你情绪形成的原因、过程写下来。
比如,“来到海边好高兴”,为什么高兴呀?
是因为“没有工作业绩的压力再也不用看报表”了还是“终于没有了阴雨天,终于可以晒晒太阳”了呢?
又比如,你看见一件漂亮衣服犹豫之下没有马上买后来再想买却发现它下架了,你很难过。
那么你是因为“自己挣得太少而错过它的难过”,还是因为“本来可以买到,却因为自己的拖延而错过它的这种难过”呢?
当你开始去探索情绪,提高对情绪的感知,你会发现原本混乱的生活开始变得清晰明朗舒服自在。
发泄出来,别憋在心里,越憋着对身体伤害越大,反弹越大。痛快的哭一场,大声的说出来,在家把自己灌醉,当然别用伤害自己的法子。多想想自己的父母,亲人。如果自己出事,难受的只会是在乎自己的人,不在乎的你死也不会在乎。想开吧,别纠结,时间会给你答案。
情绪管理需要管理什么?
具体来说,管理者对员工情绪管理包括组织的决策、激励、领导艺术、人际冲突以及工作场所的非正常行为等方面。
关于情绪智力的研究表明,那些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善于识别他人情绪的人可能会干得更好,有效的管理最终会通过员工的情绪和行为实现。
医学上认为,人的观念会左右病情的发展,只要能努力让心思避开负面思想,人们就能积极配合治疗,快速康复。同样,在企业管理中,人的观念左右着人的行为,而情绪是影响人的观念的关键。因此,管理者要对自己和员工的情绪有一定的了解,并能采取相应的方法有意识地管理。具体来说,管理者对员工情绪管理包括组织的决策、激励、领导艺术、人际冲突以及工作场所的非正常行为等方面。
决策
人们所做的很多选择都是不经大脑思考的条件反射行为。例如,领导要求你在今天下班之前完成一份报告,并且要按照他的要求做。如果你做了,是你的潜意识告诉你该要求是合理的,尽管这个决定不需要过多思考,但仍然是在做决策。当我们面对新的或重要的决定时,往往会仔细并理性地思考,权衡利弊,分析可选方案。
人类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非常有限。通常在做决策时,我们只能做到有限理性,难以达到完全理性的要求。在传统的组织决策过程中,我们往往过于强调理性,不重视甚至完全忽略了工作中紧张、害怕、挫折感、焦虑等情绪的影响。而实际上,人的情绪在特定的时候会影响人的决策。例如,对于同样的客观数据,人们在愤怒或紧张时做出的决策与冷静、镇定时做出的决策不同。
无论是通过理性还是感性过程来做决策,决策过程中都会涉及到情绪。因为,决策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与人分不开的,而情绪是影响人行为的重要动机因素。在决策过程中,如果不考虑情绪的作用,很可能会导致决策过程的不完整,甚至是错误决策。
激励
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员工的情绪进行管理,是为了更好地激励员工。激励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们由激励驱使去完成那些能带来预期结果的行为。这是一种合理的交换:员工用自己的努力去换取那些能激励他们的东西,如报酬、晋升机会等。在这个交换过程中,员工需要努力投入的除了智力、体力外,还有情感。那些努力投入工作的人,在体力上、智力上和情感上完全沉浸在对工作行为的体验和对目标的追求中。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员工会废寝忘食地工作并沉浸在其中的原因。员工一天中大部分时间是要在企业中度过的,如果情绪不好,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积极性就会降低。
领导艺术
从小的方面讲,领导艺术就是领导者的个人魅力;从大的方面来讲,领导艺术就是管理者对员工的影响力。决定管理者对员工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就是管理者的情绪管理能力,有能力的管理者几乎无一例外地都能够借助情绪来获得并传达信息。除管理者之外,情绪管理能力也是现代企业中每一个员工必须具备的能力。
在管理者影响下属的过程中,艺术地运用情绪因素将决定其是否有心甘情愿的追随者。情绪的表达往往是决定下属能否接受其观点和任务的关键因素。当领导兴奋、热情而积极时,他们更能给下属打气,更能给人一种高效、能干、乐观和愉快的感觉。
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必须在组织愿景的感召下,将其战略目标很好地分解与执行下去。当企业展望未来而要采取某种变革举措时,尤其是当展望中包含着遥远而模糊的目标时,人们通常不愿意接受变革。因此,当企业要进行重大变革时,那些有能力的管理者会依靠情绪唤起、激发和动员企业员工。通过唤起员工的热情并且与诱人的前景相联系,会使员工更加愿意接受变革。
人际冲突
现代企业管理中越来越重视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往往影响着员工的情绪,从而进一步影响人际关系。冲突是否存在,与人的感知有关,如果员工感知到某方面的冲突,就必然会带来情绪的改变。事实上,管理者之所以能够成功地管理企业中的冲突,经常是由于他(她)们能够敏锐地识别冲突中情绪因素,并具有帮助员工管理情绪的能力。如果管理者忽视冲突中的情绪因素,过于注重理性的分析,就很难有效地识别冲突。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将进一步阐述这部分内容。
工作场所的越轨行为
负面情绪会导致大量工作场所的越轨行为。在一个企业里工作过较长时间的人都会发现,人们有时会故意违反规章制度或者故意采取危害组织、组织成员的行为,这些行为被称为“员工越轨行为”。
员工越轨行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生产型:如早退、故意怠工;
财产型:如偷窃、破坏公物;
政治型:如造谣、污蔑同事;
人身攻击型:如性骚扰、恶意诋毁。
许多类似的越轨行为都能从负面情绪中找到根源。例如,当你发现某人拥有自己没有但却非常想要的东西时,就会产生妒忌情绪。这就可能会导致恶意的越轨行为。妒忌经常与敌意、背后使坏等形式的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贬低别人而抬高自己。
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 单正巧:
单正巧,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职称,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妇专委,懋德中心志愿者。20多年的军旅从医经历。擅长精神动力取向,工作方向有丧失,婚姻情感及家庭问题,各种情绪和压力引起的睡眠问题,抑郁、焦虑等各种神经症及其讲座,团体辅导,擅长团队合作,团队沟通等等。 情绪是生活的颜色,喜、怒、哀、乐、悲、恐、惊,我们不可或缺,那么怎么来管理情绪呢?情绪管理不等于情绪控制,而是要利用情绪自身的规律来管理它,来科学的管理。
一、觉察情绪。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会对人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甚至是巨大的影响。有人说发现问题,这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半,所以要用心善待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注意到它的存在,允许和接纳它的存在。
二、合理的疏导情绪。情绪宜疏不宜堵,如果一直压抑,好比筑坝,一旦决堤就是洪水猛兽。情绪,也是能量的蓄积,要把它表达出来,对于负面情绪,我们通常会劝哭,哭能排毒养颜,有益身心健康,否则会引起一系列的心身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脑卒中、恶性肿瘤,抑郁症等等,没有心理健康,就没有躯体的健康。
有情绪要及时表达,分六个层面去表达,向自我表达,向他人表达,向环境表达,体验表达,升华表达,生理表达。
三、良好的情绪管理。首先是管理冲动行为,俗话说冲动是魔鬼,当我们有情绪,要停止一切人生的重大决定与行动,比方说离婚、项目选择、重大投资等等,一定要等情绪稳定,理智回归时,再做定夺。
其次,避免情绪在人际中的蔓延,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单位,当有一两个人情绪不好,整个环境都受影响。我们一定要避免将自己的情绪转移给他人,这样才能保证有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无论家和单位。
还有,学会管理他人的情绪,学会欣赏他人,人都偏好正性刺激,喜好真诚、被在意,与人交往要多赞扬,正强化,好的行为就会越来越多。
最后,要有好的归宿感,远离孤独,归属于某个社会团体,拥有一定的社会人际网络,拥有社会支持系统,有情绪至少有2到3个朋友及家人可以倾诉,这样自我的力量就会加强,人自然会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