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疫情中恐慌情绪来自哪里,我们该如何做好应对

来源:www.callcentermkt.com   时间:2022-08-12 21:34   点击:91  编辑:邰贝   手机版

疫情中恐慌情绪来自哪里,我们该如何做好应对?

恐慌情绪来自担心,就是焦虑,担心自己和家人被感染,担心被感染以后治不好,有后遗症,担心工作方面的麻烦等,但主要是担心感染方面。

这场新冠肺炎疫情来的很猛,让很多人猝不及防,但冷静下来,看看一些专业人员的解释,按照专家说的,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不聚会,少外出,就基本能避免。如果开始不知道利害关系,不小心被感染,别隐瞒,积极治疗,绝大部分都可以康复,现在已经康复几千人了。

疫情总归会过去但以后怎么办,是需要真正注意的,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讲卫生,适度运动,好的饮食习惯,科学的饮食结构,如果不乱吃,尊重生命,出现疫情的概率会大大减少。同时,科学的生活方式会提升人的免疫力,免疫力好的人,身体健康,不容易得病,不痛苦,还能创造更多的财富,有利于自己和家庭,也有利于社会。

谁都会对灾难和死亡恐惧,但最恐惧的是等待,等待灾难的到来。我所在的城市已封城20多天,每天看着死亡人数的增加,难保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每天憋在家里,这种等待的心情最难熬了。

每天打游戏、看电影度过漫长而又短暂的一天,另外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

疫情当前怎么缓解长期在家的压抑心情?

这个2020年的开头给我们所有人都按了暂停键,使得我们不得不守在家庭这个小天地内,除了采购必要的生活物资,不能去任何公共场所,甚至对于需要居家隔离的人群来说,出门买菜可能都是被禁止的活动。时间久了,难免会感到郁闷、烦躁、心慌、压抑等等,加上疫情带来的一些对于不确定的恐慌心理,对于无法找到有效的应对和缓解情绪方式的人来说,的确是一段特别煎熬的日子。 下面我是和你聊聊一些有效的应对方式,希望可以给你提供一些参考:

接纳负面情绪

疫情期间我们有任何的情绪都是正常的,比如焦虑、抑郁、敏感、担忧等。尝试去接纳它,不和它对抗。可以带着这样的情绪去做当下的事情:比如做家务、看电视、与家人交流等等。

少看负面信息

每天关注与疫情相关的数字、负面信息,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替代性的创伤,增加我们的无力感。可以设置一个时间段去关注和了解,之后去做其它的事。也可以多关注一些积极和获得信心的消息,尤其在最近一段时间内,疫情正在持续向好,复工复学的消息越来越多,一些公园也陆续开放,过去的日常生活正在慢慢恢复,这些无疑会让我们获得越来越多的稳定感。

适当保持运动

运动可以刺激内咖肽的分泌,使人的身心处在放松愉悦的状态中。即使从厨房到客厅到卧室,来来回回走上半小时,也能释放一些负面的能量,消除心理上的一些疲劳。喜欢运动的人会在家里坚持仰卧起坐、跳绳,或者跟着网络视频跳操等等运动。

用思考代替情感

佛洛依德说,哪里有情绪的大脑,哪里就有智慧的大脑。在思考中,我们会看到这场抗疫战争不断取得的胜利,以及疫情带来的对我们生活和社会的反思。通过思考,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自身的强大,社会的积极力量和好的发展方向。

做些个人规划

复工复学之后,生活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去不断努力。我们是否准备好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规划?我是可以按部就班,还是需要重新制定新的目标?

和他人保持联系

尽管亲友同事相互之间不能串门聚会,但是现在我们都可以通过社交软件保持与他人的沟通联络。尤其在这段时间之内,相互之间的支持是很重要的。一个电话或语音的交流,让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人的声音和情绪,也可以获得更多的稳定感。如果你有些感受与熟悉的人无法交流,也可以通过心理热线求助专业人士,倾诉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在这段时间内,每个城市都有相关的心理救助方式和途径,通过与专业人士的交流,可以获得情绪的释放、以及掌握更多放松技巧的机会。

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的努力下,疫情终究会过去,让我们一起期待,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迎接自己的美好生活!

感谢邀请,对于本次疫情,全国人民都经历了一个强迫性的长假,大多数人的心理状态也从刚刚开始休息的期待逐渐变得焦躁,甚至是抑郁,还在快要结束了,我们又能恢复到相对正常的生活状态。对于你说的这种压抑,会有一些原因以及克服的方法。

压抑能够通过哪些方法得到释放?我们所说的压抑,其实是负面情绪积累的一个状态,压抑一般不是短期内形成的,并且,即时我们认为并没有什么事件发生,它依然会出现,那么,会有哪些原因可以解释这种压抑呢?

当然,我只是说几种可能性。

对于大多数闷在家里的人来说,每天我要做点什么事情可能会带来困扰,和上班不同,在家里待着会面临无所事事、生活不规律、缺乏自我实现感等等状态,看似这些和压抑没有太大关系,但它们就是会带来负面情绪。

1、无所事事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大多数人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都会选择放飞自我,可能会一时觉得轻松,一周过后就有可能会不适应,根本原因是我们的心理或者身体层面都需要通过工作、交际等方式进行活跃,否则思维就会陷入“生锈状态”,主观上并不会有太多不适,这种压抑是潜意识带给我们的。

所以,即时在家里,无所事事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当然,说出来可能有点鸡汤,但是,读书、运动或者做志愿者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个问题。

2、生活不规律

我们对于休息往往会有一个错误的理解,我们认为即时熬夜,第二天补觉是可以弥补的,但实际却是,晚上没睡的觉,白天睡在多也不可避免精力上的损失。

因为违反规律的休息时间就会带来生理上的不平衡,虽然白天睡觉了,但是身体机能本身已经受到了损害。而休息不好通常就会带来压抑的感觉。

所以,一日三餐,早睡早起即使是休息也应该保持的状态。

3、自我实现的缺失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当一个人长时间处于缺乏创造的状态中时,对自己的评价是逐渐丧失理性”。这句话简单来理解就是,一个人必须通过工作、创造等方式来实现自己对自己的更多积极、正面的评价过程,缺乏这个环境,自我实现这个高层的心理需求就无法被满足。

所以,无论是规划新一年的计划、列一个学习计划或是投入到工作中去,找到一个能够让你自己觉得能够提升效能的方式很重要。

很多时候,压抑本身只是表象,其背后隐藏着的动机才能导致压抑的根源,对于目前的阶段来说,缺乏能够充盈自己和时间的事情是很多人压抑的根源。

所以,别让自己太闲或者是做一些其实对自己本身没有意义的事情都会是解决压抑的好方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