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积极的作用是什么 消极的

来源:www.callcentermkt.com   时间:2022-08-28 23:18   点击:203  编辑:诸滢   手机版

人的基本情绪:喜,怒,哀,惧 那么情绪对人有什么影响呢?(1).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人体的机能,能够促进人的活动,能够形成一种动力,激励人去努力,而且,在活动中能够起到促进的作用。(2).消极情绪会使人感到难受,会抑制人的活动能力,活动起来动作缓慢、反应迟纯、效率低下;消极的情绪会减弱人的体力与精力,活动中易感到劳累、精力不足、没兴趣;消极的情绪还会降低人 1、情绪对智力的影响 积极的情绪有助于智力的发展,消极的情绪会抑制智力水平的提高。科学研究表明,情绪积极、乐观的儿童的智力水平要比情绪悲观、忧郁的儿童的智

情绪在幼儿心理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幼儿的行为是充满情绪色彩的,有的人甚至认为,幼儿是“情绪的俘虏”,不少心理学家都承认情绪在儿童心理活动中的动机作用,认为情绪不只是心理活动的伴随现象和副现象,情绪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是其他心理过程中所不能代替的。它是人的认识和行为的唤起者和组织者。它的这种作用在学前儿童身上更为突出。
在日常生活中,情绪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的作用非常明显。情绪直接指导着幼儿的行为,愉快的情绪往往使他们愿意学习,不愉快则导致各种消极行为。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6岁男孩对老师指定的图画内容不感兴趣,他愿意按自己的意愿去画。老师检查时,问他画的树叶在哪里,他说:“风都刮跑了。”记得有一次,班上小朋友抓了蜗牛,老师强制他扔掉,谁也不肯,爱不释手。于是老师用纸折了一个“房子”,让他们把蜗牛都放进去,并答应他们吃完饭可以带回家去。那一天孩子们吃饭都特别快。可见,强制会使孩子们产生不良情绪,而适合幼儿需要的措施,则使他们产生良好的情绪从而表现出积极的行动。
情绪和认知是密切联系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幼儿心理过程中也有明显的表现。情绪对幼儿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不少实验研究已证明了情绪对认知的作用。张述祖的研究说明:有美感情调色彩的词比有恶感的词在识记上效果比较明显,保持效果更显著。武进之的研究说明:情绪态度对幼儿语言发展有重要影响。孟昭兰的研究中证明:情绪状态对婴幼儿智力操作有不同的影响。愉快强度和操作效果之间的相关为倒“U”形关系,即适中的愉快情绪使智力操作达到最优;惧怕和痛苦的程度与操作效果之间为近似的直线关系,即惧怕和痛苦的程度越大,操作效果就越差;强烈的情绪状态或淡漠无情都不利于幼儿的智力探究活动,兴趣和愉快的交替,是智力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惧怕和痛苦不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
情绪的外部表现是信息交流的工具之一。他在学前儿童与成人的交往活动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成人对新生儿的了解几乎完全依靠表情动作。幼儿在掌握语言之前主要以表情作为交往的工具。婴儿最初的情绪表现,也有帮助他适应生存的作用。婴儿必须依靠成人而生存,天生的情绪反应能帮助他呼唤和影响成人,使婴儿得到照顾。例如,新生儿在饥饿或疼痛时会哭叫,温饱、舒适时会出现面部微笑,对恶臭的气味会产生厌恶的表情,对大声震动会出现恐惧反应,并迅速转为大哭。在幼儿期,情绪往往不是单向的表达,而大多数是有沟通对象的。例如,两三岁的孩子就知道,爸爸在家的时候不哭,奶奶在的时候哭,“哭给奶奶听”。幼儿常常用表情代替语言来回答成人的问题或用表情辅助自己的语言表达。
另一方面,幼儿在与父母、同伴和教师的交往中,逐渐体会到必须遵守不同交往情境中的“情绪常模”,有时表现出与其真实情感不同的表情(即情绪外壳)。这样,幼儿在多样的交往情境中,逐渐掌握了一些交往的技能技巧,社会交往水平也会不断的提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