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说:
一、什么是自卑?,在心理学上特指由于与合理规定标准或其他刺激物比较有差距,而产生了评价差异,进而导致的主观低落、悲伤等负面心理状态。
自卑是一种“比较——评价——刺激”连锁机制所产生的结果,与此对应的有自满、自信等心理状态。
从某些方面来说,自卑的心理可以促使人们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加快对自身缺点的弥补,对自身的成长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另一方面,自卑对人们的心理是有一定危害的,它的后果是还是负面反馈的表现之一,当人们希望通过榜样或美好的事物来促使自身进步和努力时,由于比较的心理作用,人们不可避免地产生自卑情绪,反而会对这些事物产生排斥、厌恶的作用,不利于自身的进步。
二、人为什么有自卑?
美国心理学家阿德勒指出,一切人在开始生活时候,都具有自卑感,因为儿童的生存都要完全依赖成年人。儿童与那些所依赖的强壮的成年人相比感到极其无能。这种虚弱、无能、自卑的情感激起儿童追求力量的强烈愿望,从而克服自卑感。
自卑感是坏事吗?阿德勒对此矢口否认。事实上,要成其为人就意味着感到自卑。这对于一切人都是共同的,所以,他并不是懦弱或者异常的现象。实际上,这种情感是隐藏在所有个人成就后面的主要动力。一个人由于感到自卑才推动他去完成某些事业。在某人获得一项成就时候就能体验到一种短暂的成功感,但是与别人获得的成就相比较,有使他产生自卑感,这样就又激起他去争取更大的成就,由此反复有无止境。
尽管自卑感对所有积极的成长起着一种激励作用,但是它们也会导致精神病症。一个人能被自卑感弄得心灰意冷,以至达到万念俱灭,百事皆休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自卑感是一种阻碍因素而不是以一种激励因素对积极的现实发挥作用的。这样的人被认为存有自卑情结。按照阿德勒的理论,一切人都会感受到自卑感,但是在一些人身上他会引起精神病症,而在另一些人身上却产生了对成就的需求。
自卑的人通常都会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相比,总是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一种悲观厌世的情绪。因为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所以容易对生活失去希望,严重自卑的人甚至会有轻生的念头。
三、如何克服自卑呢?
1、改变外部的形象、外部的环境给自己带来的不适应。有时学习、工作中从事的岗位、专业,不是自己擅长的会给自己带来自卑感。调整工作、学习,从事自己比较擅长的专业。有的学生擅长的是文科,而偏偏选择了去学习理科,跟理科好的同学在一起比较会越来越有自卑感。
有的人擅长是和机器打交道,比如互联网技术,而偏偏从事的是和人沟通的人事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会让他就会产生挫败感、自卑感。
每个人都不是完人,学习、工作中从事自己擅长的专业岗位,会让自己更有自信心。
2、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人往往在自己熟悉的、擅长的领域有自信心,所以不断的加强学习,努力刻苦的钻研,让自己的专业更佳,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是一个很好的建立自信心的方法。有了自信心,即使在专业方面遇到一些小小的挫折,也都会及时调整,不断的完善,让自己更强大。
有很多人会说自己是因为心理素质差,抗挫能力差,受不了打击而产生了自卑感,其实很多的时候都是因为自己的专业、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够强,才产生了自卑感。
3、加强自身的心理成长。
人的抗挫能力、心理素质是可以训练的,如何训练呢?那就要学习一下心理学课程,参加一些工作坊训练,了解自己的心理发展特点,也了解别人的心理发展现象和规律,做到对人性了如执掌。了解人性的不足和缺陷,同时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这样做到心中有数,当遇到别人打击的时候,就不会妄自菲薄,而产生自卑感了!
杨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韦志中心理学网校学校心理学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