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一个人的善恶与父母的遗传影响最大。其次是后天的修养,包括自身所接触的人道德品质有关,这就是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坏人学做贼。
一个善良的人,与高尚的品质和诚信密切相关,诚信的人受人欢迊,值得信任,值得交往。
例如,我的一个批发商老板,一次在给我发货时,由于他那段时间是批发旺季,忙碌中在打包装车时少给我装一件货。货运来了,我打开清点数量与质量是否与票据一致,我反复清点都少一件货,我即刻在微信上给老板谈,老板承认货运走了,是发现旁边还有一样己打包好的货没运走,他说也想不起是谁的就放在一边,然后告诉我付款时就少付一件货的钱。一个人做错了事,能够承认,这是做人做事的准责,知错能改,才能迎来好的口碑。
再一次,是另一家批发商老板给我发货,货到了,我像往常一样要清点核实货,尽然发现货与票据不合,多给我装了一提货,我在微信上给老板开玩笑:发货时是喝酒呀?还是想什么哪?。
没有呀!哪里出错了?老板回复我。随后我把多的那一提货里面的货图发过去,告诉老板这是票据上没有写的货。第二天,我付货款给老板就一并付了多余的那一提货钱。
做人,永远不要想着谁占谁的便宜,只有诚信才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立足之地。一个没有诚信的人,想要立足与发展,那是不可能的。
一、什么是本性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看看什么是本性?本性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性,就像猫有猫性,狗有狗性,牛有牛性,狼有狼性一样,人也该有人性。人性是全人类所共有的,同时也是全人类所特有的。
关于人的本性是善还是恶的,古今中外都有争议,记得八九十年代的亚洲大专辩论会上,就专门辩论过这个问题。
在我国,孔子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表示人有仁、义、礼、智等美德。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要努力学好,才可以成为好人。
在西方人,中世纪及之前,很多宗教认为人身上都有原罪,要赎罪才可以活得好。十九世纪以来,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它认为,人天生就有向好向善发展的趋势,就是说,每个人天生懂得是非、善恶等道德价值或标准,并在善良心的督促下,很自然地追求真理,追求完美,努力按照良心上的道德标准为人行事。
二、一个人的善恶与家庭的关系
一个人的成长受家庭影响非常大,优生优育应该从选择结婚对象开始。从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少儿期、青少年期(早中晚)、成年期等各阶段都有成长任务,其中婴儿期尤为重要,孩子内心是否稳固、坚定、自信、乐观,就看婴儿期抚育者有没有恰当地满足孩子的愿望。如果一个人早年养育得好,他内心满足、自信坚定、坦荡自然、充满爱心,他就会成长为一个善良的人,有爱心的人。(我的文章《一个妈妈的自述》里写得非常清楚。)否则很可能心怀怨恨,从对妈妈的不满,对家庭的不满,到对社会的不满,就会报复社会,就会成为一个恶人。
当然,关于怎么认识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我在其它文章也有讨论。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重大的,但也不是完全绝对不可改进的。
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每一阶段都有扳回一局的可能。我们只要活在当下,认真活好每一天,就是在逐渐向善前行。
总之,人的本性是普遍的人性,具体到一个人,他的本性我认为是他的特性,是在家庭、学校、社会中不断发展改进的,善与恶也是在动态发展变化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