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书籍《人际关系心理学》
心理学书籍《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Interpersonnal Ralation Psychology)在搜集人际关系的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去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规律的心理科学。
第一章 绪论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是比行为更为深层的东西,是个体在交往活动中所表现的行为的关联性和必然性规律。
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理论任务:
就是要全面揭示与阐明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分析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弄清楚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的交互作用的方式,以及人在人际关系体系中的运作,探讨人际态度、社会知觉、自我知觉、心理控制、人际影响、人际吸引、人际冲突和群体行为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建立人际关系心理学所独有的概念、术语、范畴体系,为进一步完善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提供依据,为丰富和发展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积累素材,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同时,也要使人际关系心理学尽快中国化,即族拿陵适合中国国情,经过选择-摄取-中国化的途径,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合改革开放实际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体系。
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实践任务:
(1)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 (2)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
(3)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 (4)发展新型人际关系。
(5)纠正畸形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关系:
(1)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人际关系作为角色间的一种社会关系和其他任何一种社会关系一样,必然受生产关系的制约,还要受其他社会关系的影响,因而应该把人际关系置于社会关系中加以考察。同时,也应看到,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真正的实在现象。
(2)人际关系和客观社会关系是同时产生的,人际关系一开始就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影响,社会关系存在于人际关系之中。当然,社会关系同人际关系是两个级别的概念,具有不同的理论概括力。社会关系强调现实关系的整体方面,非个性方面,而人际关系则更多地从个体、个性方面来表现现实方面。人际关系是在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并不是一回事。社会关系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它一方面研究人与物的关系;另一方面,社会关系还包括意识形态的关系,主要有法律的关系、道德的关系等等。而人际关系则是人与人直接的心理关系,它受社会关系所制约,是社会关系的反映,但却具有某种相对的独立性。
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1)任何一种人际关系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产生的。
(2)人际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由该社会形态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所决定的。
(3)人际关系的变化是由社会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
(4)个人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是由社会关系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人际关系研究的必要性:
人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与社会的连结中,必然要建立各种各样的关系,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在这些关系交往过程中,人们借助思想、情感以及行为来进行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这些兆戚关系因对象不同,也会指向不同的发展方向。良性的关系是吸引与合作的;但由于环境影响、性格因素、心理因素等原因,许多人处理不好人际关系,难免会陷于矛盾与痛苦之中,关系中的当事人如果没有足够的智慧去化解由此带来的自己内心的冲突,则会陷入人际关系的危机之中,甚至会出现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从而降低自己生活的幸福指数。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来源于健康的心理状态,自信、乐观、从容、友爱、助人、谦虚、宽容等等,这些良好的行为品质都可以在人际交往中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健康的人际关系也可以使人舒缓压力、平复情绪,对人们的个人发展、身心健康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那些在人际关系中出现问题的人,也会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甚至敏裂是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他们更多地表现出自负、自卑、干涉他人、多疑、敏感、嫉妒等消极心理,从而导致了人际交往的一次次挫败。因此,研究人际关系的心理学就应运而生。
;
处理好人际关系,要坚守这些正道
处理人际关系是公务员一个永恒的话题。适应工作需要,处理好人际光系,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是每位公务员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01 人际关系的含义与特点
不同学科对人际关系搜瞎有不同的解释,本文所谓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各种具体的公务活动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建立起来的相互关系的总称。反映在心理学上,是指人与人心理上的联系和情感距离;反映在公共关系学上,是指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公众、公众与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于交往对象、交往范围和交往方式的不同,人际关系有不同的特点。总体上看,公务员人际关系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综合性。公务员人际关系涉及方方面面,既有同事关系、同级关系、上下级关系,又有政治关系、法律关系、经济关系等。
二是公务性。公务员人际关系的确立立足于公务,服务于公务,以公务的需要和满足为纽带,公务活动越发达,人际关系越复杂。
三是业缘性。不同职业会产生不同的人际关系,同一职业的不同部门会产生不同的人际关系,由于所从事的具体职业和行业不同,公务员人际关系具有显著的职业化特征。
02 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
1. 处理人际关系,是建立良好工作环境的前提条件。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和谐、友好、积极、亲密的人际关系对于公务员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十分有益;相反,则是十分有害的。社会心埋学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性心理发展,保持健康人格和生活幸福的里要条件。
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主业技术,而85%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做人处世能力。”美国史丹福研究中心指出,一个人赚钱12. 5%来自知识,87. 5%来自关系;员工被解雇95%是因为人际关系处理不好,5%是因为技术能力低下。
行为学研究认为,人的成功20%来自智商(IQ) , 80%取决于情商(EQ)。可见处理人际关系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处理人际关系,是增强机关活力、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机关工作由于角色定位的不同,利益关系的差异,往往产生不同的矛盾与冲突,这些矛盾与冲突的激化,直接影响工作的开展。
实践证明,人们之间协调融洽的关系,对于创造好的人际关系,增强机关活力,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处理人际关系,是公务员快速成长的捷径。人的成材成长不是个人孤立奋斗的结果,都具有深刻的社会关系烙印。资料表明,一个人世唤空每天除了睡眠8小时,其余16小时的70%以上时间要花在直接或间接的人际关系处理上。
能否较好地协调人际关系,往往是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实践表明,事业的成功者绝大多数都是人际交往的佼佼者。
03 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
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受主体、客体和情境因素的影响,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主体因素。机关人际关系的处理,分为上级关系处理、同级关系处理和下级关系处理三个方面。
1. 处理与上级的关系。处理与上级的关系,关键是如何运用人际协调的艺术。重点要把握以下要点:
服从而不盲从。坚决服从组织决策,忠实执行上级意图,如实反映实际问题,始终维护领导的权威。
精明强干,谦虚好学。根据工作进展及时为领导提供建设性链码意见,不以一已之长为长,不以他人之短为短。
机灵、果敢、雷厉风行。少争利益,在工作和利益之间,首先要把工作做好,不能斤斤计较眼前得失。
善提意见。针对不同的领导应采取不同的提意见方式,既要照顾领导的面子,给领导以台阶,又要巧妙地把事情处理好,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
不卑不亢。不能因为是上级就一味阿谀奉承献媚讨好,这样既损人格,又招致上级和同事反感。
总之,处理与上级的关系是公务员的第一课,也是机关工作最为重要的一步,必须慎之又慎。
2. 处理与同事的关系。同事关系的处理是公务员被认同、被接受,融人集体,开展工作,开始正常机关工作生活的第一步。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要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合作关系。为此要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他人,开展有效的沟通。一切不尊重他人人格、强迫别人服从、过分顺从以取悦上级、嫉妒和打击竞争对手、挑拨离间损害同事利益等行为,都有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是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最佳心态。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发挥理智的作用,不让感情冲昏头脑。其次要胸襟坦白,以信求实,以实求信。
三是要善于学习、汲取他人之长。这不但能使自己与周围的同志形成和睦的气氛,更有利于用最佳的心态从事人际关系的处理。
3. 处理与下级的关系。包括处理职务比自己低、级别比自己低的机关工作人员以及下级单位工作人员的关系。这是行业性主管单位经常发生的事情。
处理这种关系,一是要平等待人。同志之间无论职位高低都应平等相待,一视同仁,这样才能与每个同志建立正常友好的关系。
二是要尊重他人。同事中每个人的志趣、爱好都不同,职位、能力、水平各有差异,不能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歧视和嘲笑那些与自己观点不同甚至某些方面不如自己的人。
三是要热心助人。当身边的同志遇到困难时,应热情真诚地给予帮助,特别是对于新同志和来自基层的同志,更应该提供热情的帮助,以增进友谊,推动工作。
四是要诚实守信。诚实,就是待人处事真心实意、实事求是,不三心二意;守信,就是恪守诺言,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
五是要随和大度。与下级交往做到平易近人,随和主动,会给人以亲切感,利于问题的处理。相反,自负清高,自命不凡,其人际关系就必然紧张。
04 如何适应人际新环境
一般地讲,适应新环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二是适应新的人际环境。前者是与“物”打交道,容易适应;后者是与“人”打交道,相对困难。公务员要较快地完成“角色转换”,适应人际新环境,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入境随俗,冷静观察。初到新环境,要多看少说,认真观察,不要匆忙表态。通过观察、询问,摸清新环境对自身的“角色期待”,这样就不至于失言失态,手足无措。
2. 注意仪表,把握第一印象。人的仪表包括相貌、穿着、仪态等,是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衣着整洁、大方,仪表举止自然会给人亲近感,反之,过分修饰,油头粉面,浓妆艳抹,会给人以做作的印象。
3. 调整自我评价标准和现实期望值。心理实验表明,怀着强烈成就欲的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往往差于一般人。因为他们对自己要求高,自我评价高,对环境的要求也高。
所以,刚进机关单位的大学生,一定要调整心理期待,要让自己适应环境,不要奢望环境适应自己。
4. 讲究待人处事的艺术。待人态度要诚恳,避免油腔滑调,高谈阔论,垄断话题。而实事求是,态度热情,往往给人以信赖感,亲近感,有利于交往的深入;反之,如果言不由衷,转弯抹角,态度冷淡,则给人以虚假、冷淡的感觉,交往很难再深入。
5. 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患难识知己,逆境见真情。当一个人遇到坎坷,遭受困难失败时,往往对人情世态最为敏感,最需要关怀和帮助。
因此,当别人遇到困难,陷入困境时,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则可以很快赢得别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对别人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明哲保身,交往很可能因此而中止。
6. 学会宽容。学会宽容就是要悦纳朋友、接受同事。把同事当作自己的朋友,接纳有缺点和错误的同事,这样不仅能迅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能发展和维护好这种关系,创造良好的机关工作氛围。
总之,公务员人际关系的处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需要公务员在具体工作中仔细观察、认真体会,掌握规律,把握本质,做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只有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机关工作中游刃有余,才能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火热的工作和生活中去。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