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消退和负强化的例子?

85 2024-05-01 07:03 admin

一、消退和负强化的例子?

1.正强化:指给予一个愉快刺激,来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

【举例】你完成作业,就可以看电视。呈现看电视这个愉快刺激,来增加完成作业行为的发生频率。

2.负强化:指撤销一个厌恶刺激,来增加行为发生

【举例】你完成作业,就不用打扫卫生了。撤销打扫卫生这个厌恶刺激,来增加完成作业行为的发生频率。

3.惩罚: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来降低行为发生的频率。

【举例】你完不成作业,就去打扫卫生。呈现打扫卫生这个厌恶刺激,来减少不完成作业行为的发生频率。

4.消退:简单说就是不予理睬

二、负强化和惩罚的区别例子?

负强化是强化的一种类型,而强化的本质是在于增加行为出现的概率,也就是想让行为再次出现;而惩罚的本质是消除不良行为,即不想让行为再次出现。所以当我们判断使用的是负强化还是惩罚,我们首先要判断和关注的是这个行为是希望它再次出现还是不想让它再出现,希望行为再次发生就是强化,不希望再次出现就是惩罚,然后再根据刺激的性质,去判断究竟是强化的类型和惩罚的类型。

三、负强化的实质?

也称阴性强化,就是对于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撤消或减弱原来存在的消极刺激或者条件以使这些行为发生的频率提高。

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即减少或取消厌恶刺激来增加某行为在以后发生的概率。

四、负强化的理解?

有些学者注意到了容易将负强化混同于惩罚的现象,例如BruceA?ThyerLaura和L?Myers指出:“正强化概念已经进入我们日常生活的词汇,但即使受过良好训练的临床工作者有时也被正强化与负强化、正惩罚与负惩罚和消退之间的区别所困惑。

”事实确实如此,发生这种混淆的,不仅有心理学界的专业人士,也有企业管理学界的学者。俞文钊在其《管理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惩罚作为一种负强化,也有积极的激励作用,只是所用方式与手段不同而已。”该段文字的标题为“负强化——惩罚的应用”,全文所描述的是运用惩罚的注意事项。显然,这里从对概念的理解到具体操作程序都将负强化等同于惩罚。章志光在分析社会化的心理机制时说:“他们也会以自我惩罚的方式来给自己以负强化,如做错事或考试失败后主动放弃应该得到的东西或罚自己去做平常不愿意做的辛苦劳动等。”对于那些没有了解负强化概念的人,这一句话非常容易误解,会错误地以为负强化就是惩罚。朱智贤在解释强化概念时认为,“排除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物称为负强化物,如对有机体有伤害性的噪音、强光、电击等”。这里的描述前后矛盾,让人费解。如果排除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物,很明显,以后就会减少相应的反应,那应该叫“惩罚”;而如果排除噪音、电击等令人不快的刺激,则能增加反应发生频率,这确实叫“强化”。乐国安指出:“负强化的目的也是增加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它是通过预先告知员工某些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或绩效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来促使其按照要求行事,以便减少或者消防某种不愉快的情境,从而使改变后的行为再现和增加。负强化是减少不良行为出现的方法。管理者通常在员工没有完成必须的工作任务时采取负强化,是一种控制行为的抑制性措施。”这段话前面谈论负强化促进行为,后面谈论负强化抑制行为,因而混淆了负强化与惩罚。张德认为:“奖励是一种正强化、正激励……而惩罚是一种负强化、负激励,是对非期望行为的一种惩罚,即剥夺其一部分物质的和精神的利益。”这里对负强化、惩罚、激励、奖励与正强化概念的混淆是很明显的。如果奖励就是正强化、惩罚就是负强化,那么有必要制造那么多同义反复的概念吗?况且,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奖励与惩罚要比强化概念好理解得多。谭融指出:“当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不佳,甚至在工作中违反组织规章时,组织系统便对之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以抑制和消除此种行为。这种惩罚措施便发挥着一种负强化的功能……所谓负激励则是对违背组织目标的行为所给予的惩罚。”显然,他将负强化等同于惩罚。企业管理学界对负强化的混淆有很大的危害,它导致一些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人在惩罚工人的某些行为时错误地以为自己是在实施负激励;而基于负强化的一些科学方法却被忽略了。负激励是许多国内企业管理的书里经常使用的一个词,不知道它与惩罚、强化和激励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些混淆启示我们,使用概念必须严谨。

五、替代强化的例子?

比如孩子不吃饭,就可以让他看别的小朋友不吃饭,被惩罚的视频,这种强化就叫替代强化

六、定比强化和变比强化的例子?

1、定时强化:是指操作条件反射强化方式之一。与“变时距强化”相对。间断强化的一种。有机体得到两次强化之间的时间间隔固定的训练方式。

在动物实验中,时间间隔一般为30秒至10分钟左右。运用此方式,有机体的反应率同强化间隔时间的久暂成反比:间隔时间越短,反应率越高;间隔时间越长,反应率即剧降。该程式能产生有规律的和整齐的结果。

2、定比强化:在一定的情景与特定的反应之间建立某种联结。在经过多次试误之后,一次正确的尝试,就起到强化的效果。这也称为效果律,在效果律中,重视起到强化的效果的结果,这强调的是结果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3、变时强化:操作条件反射强化方式。与“定比率强化”相对。间断强化的一种。有机体得到两次强化之间的正确反应次数不定的训练方式。要求按时间比率对有机体予以强化,但比率的大小固定不变。即当有机体作出与规定的平均次数接近的正确反应时,给予一次强化。

4、变比强化:包括变压器变比、电压互感器(TV)变比和电流互感器(TA)变比,变压器的变比K(即电压比)是在变压器空载条件下,高压绕组电压U1和低压绕组电压U2之比。

对于三相变压器而言,铭牌上的变比通常是指高压绕组额定线电压U1N和低压绕组额定线电压U2N之比。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与二次绕组之间的电压比或电流互感器流过一次绕组与二次绕组电流比。

七、人际交往间有度的例子?

曾看到一位网友,分享自己的经历。一次,他发小去他所在的城市看病,直到回去的那天下午,才打电话告诉他,自己准备回去了。他问发小为何不早点告诉自己,即便不能陪同,至少可以提供住宿。发小却说,知道你现在挺忙,父母孩子都需要你照顾,就没打扰你。

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事情越多,渐渐觉得,长久的友谊,都是适可而止,亲密有间的。亲近地保持距离,或许才是最恰当的交际方式。凡事有分寸,熟不逾矩,感情才能长久。行有所止,言有所界,凡事有度,是成年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

八、负强化和惩罚的区别?

在谈及负强化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强化这个概念。强化是行为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斯金纳的理论中一个重要概念,强化指的是通过某一事物,使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强化又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所谓正强化指的是给以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行为出现的概率。而负强化指的是撤出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比如张三上课积极发言,老师就不让他站着听课,以后张三上课积极发言的行为有所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张三出现了积极发现的行为,老师撤除了一个让他站着听课的这个不愉快刺激,从而使张三积极发言的行为有所增加。

惩罚指的是伴随某种特定的行为而施加某些令人厌恶的刺激,以减少先前反应再次出现的可能性。惩罚可以通过引入令人不愉快的刺激或者消除令人愉快的东西来削弱反应。例如,孩子做错事打他的屁股是引入令人不愉快的刺激的惩罚形式;相反,一个女孩被告知,由于她的成绩很糟糕将禁止她看电视,这是消除令人愉快的刺激的惩罚形式。在这两个例子中,惩罚都导致先前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减少。

到这,可能很多考生就开始混乱了,厌恶刺激和愉快刺激在惩罚和强化里都有出现,究竟应该如何区分呢。

在这,很多考生过于关注前面刺激性质这个的条件,而忽视了负强化与惩罚的本质区别了。我们需要谨记的一点的是负强化是强化的一种类型,而强化的本质是在于增加行为出现的概率,也就是想让行为再次出现;而惩罚的本质是消除不良行为,即不想让行为再次出现。所以当我们判断使用的是负强化还是惩罚,我们首先要判断和关注的是这个行为是希望它再次出现还是不想让它再出现,希望行为再次发生就是强化,不希望再次出现就是惩罚,然后再根据刺激的性质,去判断究竟是强化的类型和惩罚的类型。

九、人际交往理解原则的例子?

1.平等原则,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在我们的社会里,人们之间只有社会分工和职责范围的差别,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论职位高低、能力大小,还是职业差别、经济状况不同,人人享有平等的政治、法律权利和人格的尊严,都应得到同等的对待,因此人与人之间交往要平等相待,一视同仁,相互尊重,不亢不卑。要尊重别人的爱好、习惯、风俗。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尊重自己。

2.真诚原则。真诚待人是人际交往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保证,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才能相互理解、接纳、信任,才能团结相处真诚团结是现代社会事业成功的客观要求。就人生而言,仅靠个人微薄的力量是难以到达成功、幸福境界的。交往中要真诚待人,实事求是,要胸怀坦荡,言行一致。相互信任,尊重别人,谦虚谨慎,文明礼貌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友爱原则。中国儒家有“仁者爱人”之传统,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更应团结友爱。人际交往中要主动团结别人。容人者,人容之。互相尊重,虚怀若谷、宽宏大度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友爱就是要爱同志、爱朋友、爱同事、爱人民。真正的爱心就表现在帮人一把,在别人需要时,奉献自己的力量。

4.互助原则。互相关心,互助互惠,是人际交往的客观需求,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有困难,需要他人帮助;工作中,也需要在各自的职位上互相配合、互相支持、通力合作。互相帮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人有难,众人相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相互帮助就是要乐于帮助别人,别人有困难需要帮助时一定要热情帮助。互助互惠,一个不愿意帮助别人的人,很难要求别人自愿帮助他。互相帮助不是互相利用,互相利用不是践行真诚和友爱。

十、人际交往的技巧和例子?

1.谨言慎行

在人际交往中,对待不同的人一定要采取不同的说话态度,一定要少说多听,以免话多伤人。

2.不要抢话

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抢别人还未说完的话,如果你不能做到,那么只会让被别人觉得不被尊重,自然也不愿和你相处。

3.鼓励他人比讽刺重要

在别人说道自己的成就时,一定要给予赞同或者鼓励的话,不要拿一些不屑的眼神去诋毁对方,这样也不受别人欢迎的。

4.用心交流

人与人之间不仅要真诚,而且还要用心,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之后,如果连对方的名字都记不住,那么就是自己的不对了。

5.不要和别人争执

在有些场合,尽管对方说的不对,但是你也不能够在公众场合与别人争执,这样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6.交流要互动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多和别人互动,千万不要一个人在那使劲地说,这样就会让别人以后也不愿意与你相处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