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的心理原则
(一)交互原则
大量研究发现,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与相互支持。因此,社会心理学家指出: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必须首先遵循交互原则。
古人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际交往中,喜欢与厌恶、接近与疏远是相互的。
几乎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接纳和喜欢另外一个人;被别人接纳和喜欢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我们也要 喜欢、承认和支持别人。
一般地,喜欢我们的人,我们才会喜欢他们;愿意接近我们的人,我们才愿意接近他们;疏远厌恶我们的人,我们也会疏远、厌恶他们。
为什么会存在这种交互原则呢?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心理平衡的本能倾向,都要求人际关系保持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和适当性,并力图根据这种适当性、合理性解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在这种本能倾向的作用下,当他人做出友好姿态以示接纳和支持我们时,我们会觉得“应该对别人报以相应的回答,进而产生一种心理压力,迫使我们对他人也做出相应友好姿态。
否则,自己以某种观念为基础的心理平衡被破坏,我们就会感到不安。
(二)功利原则
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除了交互原则,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保持人际交往的平等性,即把握功利原则。
此处的功利包括金钱、财物、服务,更包含着情感尊重等。
换句话说,人们都希望交往有所值,例如希望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支持、关心、帮助感情依托等。
那些对自己来说是值得的,或是得大于失的人际关系,我们就倾向于建立和维持;无所得的人际交往、不值得的人际关系,我们就倾向于逃避、疏远或终止,否则我们无法保持心理平衡。
(三)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大量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证明,每个人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存在一种防止 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
这种倾向反映在人际交往中,就形成了自我价值保护的配败原则。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充分注意这一点,正确理解他人。
(四)同步变化原则
越来越喜欢我们的人,我们也会越来越喜欢他们;越来越不喜欢我们的人,我们也会越来越讨厌他们。
我们对别人的喜欢不仅仅决定于别人喜欢我们的量,而且还决定于别人喜欢我们的水平的变化与性质。
这就是人际交往同步变化原则,也被称为人际吸引水平增减原则。
用通俗、具体的语言来讲,人际交往可以有八条一般的心理原则:
(一)平等原则
交往中,彼此在人格上平等,互惠互利,因此要平等相待,不可盛气凌人。
(二)诚信原则
“诚是人际交往的根本,自古以来一向受到人们的崇尚。以诚待人,才会赢得别人的真诚相待。世故圆滑、尔虞我诈,永远不会有真诚的朋友。
不要轻易做出许诺,一旦做出了,就应认真履行。倘若言而无信,不仅得不到真正的友谊,还可能众叛亲离。
(三)宽以待人原则
交往中,不可严以对人、宽以对已,这样有悖公平,只会导致对方反感。只有培禅颤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方能赢得对方敬重。
(四)距离美原则
人际交往中,双方要保持适度距离,不要过于亲近。
人际关系本质上是人际心理关系,而每个人都需要保持一定的心理自 卫距离。过于亲近会引起对方的不安全感,影响双方关系。
(五)自尊自爱原则
人际交往中要自尊自爱,不要热衷于接受他人的馈赠。
好朋友诚心诚意地相互赠送一些小礼物,利于联络感情增进友谊,是很正常的。
可对于交往不深的人的礼物,尤其是异性间的馈赠,最好谢绝,不可来者不拒,否则可能受制于人。
(六)虚心原则
要虚心听取真正朋友的忠告,不要讳疾忌医。
你也可以在充分尊重对方人格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见解供其参考,不要遇事好为人师。
(七)大度原则
再好的朋友之间也难免会产生一-些小误会,这种情况下要设身处地,多替对方考虑。即使错在对方,也不要不依不饶,应该大度地谅解对方,这样才能有持久的友谊。
(八)戒骄戒躁原则
人际交往要戒骄戒躁。
即使你的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高于对方,也不能摆出一副了不起的架势,对老朋友尤其忌讳。
熙桓心语:人际交往的策略总结:1,不把任何一种关系,当成自己生活的全部,尤其是在爱情袭碰这样的亲密关系中。2,和任何人相处,保持底线和边界。3,做好自己的事,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4,你的主心骨是自己,别人的主心骨也只能是他自己。
常见的人际交往心理效应有
常见的人际缺塌交往心理效应有:首因效应、晕轮逗运效应、刻板效应等。
一、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人们在对陌生人的了解中,伏指圆最先出现的关于这个人的信息总是占优势的,这类似于第一印象的作用,就是首因效应。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在日后形成总的印象中具有很大的影响甚至起决定作用,成为日后交往的依据。
二、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它是指人们在了解某人时,对他的某种特征和品质有清晰明显的印象,由于这个印象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和品质的了解。
这是一种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反应,或者说这种突出的特征或品质像一个光环一样,把人笼罩起来了,使观察者无法注意到他的其他特征和品质,从而以一个人的一种特征或品质,做出对他的整个特征的判断。
三、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是指在人们头脑中存在着关于各种类型的固定形象。这种固定形象使人们在看他人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按其年龄、性别、职业等,对他们进行归类,并根据已已有的关于这类人的固定形象,作为判断其个性特征的依据。
比如,工人比较坦率,农民比较朴实,江浙人聪明伶俐,善于随机应变,山东人刚毅正直,能吃苦耐劳。
常见的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的影响有:
1、影响自尊心
人际交往中,个体的自尊心容易受到影响。当个体受到贬低或批评时,会感到自己的价值受到了损害,从而产生自卑、失落等负面情绪。相反,当个体受到赞扬或认可时,会感到自己的价值得到了肯定,从而产生自信、自豪等积极情绪。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的评价和态度对个体的自尊心有很大的影响。
2、影响情感
人际交往中,个体的情感容易受到影响。当个体受到亲近和关爱时,会感到幸福和满足;反之,当个体受到冷漠和排斥时,会感到孤独和失落。此外,人际交往也可能引起情感的冲突和压力,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要关注情感的交流和维护。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