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隘心理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狭隘是一种心胸狭窄、气量狭小的心理和人格缺陷。狭隘者常常表现为:吝啬小气,斤斤计较,吃不得亏,会想方设法弥补“损失”;不能容忍他人的批评,不能受到一点委屈和无意的伤害,否则便耿耿于怀、伺机报复;人际交往面窄,追求少数朋友间的“哥们义气”,只同与自己类似或不超过自己的人交往,容不下那些与自己意见有分歧或比自己强的人。形成狭隘心理的原因包括:一、家庭因素。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与狭隘的产生有很大关系,如有些人的狭隘心理完全是父母的翻版。另外,优越的生活环境、溺爱的教育方法往往使子女任性、骄傲、自私,受不了半点委屈,容不下“异己”分子,十分狭隘。二、认识水平。有些人阅历浅、经验少,容易把事情想得过于困难、复杂,加之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足,对事情感到无能为力,因此容易紧张、焦虑、心胸狭隘。心胸狭隘有百害无一利,必须加以克服。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定一个积极的生活目标人活在世,如何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要充分地挖掘生命的潜能,为社会做贡献,给后人留下点有价值的东西。当一个人把眼光放在大事上,为自己确立了一个积极的生活目标,他就不会怎么计较一时的得失,眼光就从狭隘的个人圈子里放出去。抛开“自我中心”,就不会遇事斤斤计较,“心底无私”才能“天地宽”。2、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要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高尚的情感,进行正当的人际交往。与人相处应热情、直率,善于团结互助,融“小我”于“大我”之中。交往的增多,可加深彼此了解与沟通,更透彻地了解别人与自己,开阔心胸。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不愿结交意见相悖或强于自己的人,那你永远只能在你的小圈子中徘徊。3、积极应对挫折人生在世,困难挫折在所难免,痛苦流涕时有发生。一味的焦虑、忧愁解决不了问题,而且对身心健康有害。我们要学会以解决问题的方式积极应对挫折:遇到挫折,冷静分析原因,想想应该如何解决,选择最好的方法,然后制订计划贯彻执行。如此,你就会在行动中感到自己的进步,何来时间伤心悲叹?4、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拓宽兴趣范围,多参加各种文娱、体育活动,使自己时刻感受到生活、学习中的新鲜刺激,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在健康向上的氛围中增强精神寄托,消除心理压力。5、开阔视野,拓宽心胸在闲暇时,不妨走出校园、家门,到大自然中去领略它的博大、美丽,大自然会让你感到自己的渺小。培养豪迈气概,有利于走出狭隘的内心世界。
本人社交面很窄有什么办法可以帮我呢?实际点的.
社交障碍
良好的社会交往可以减少孤独、寂寞、空虚、恐惧、痛苦,可以宣泄愤怒及压抑。因此,社会交往对于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有些人在社会交往中不敢交往、不愿交往、不能交往,这就属于社交心理障碍。 常见的社会交往心理障碍有:
1、恐惧心理。
表现为与人交往时(尤其是大众场合下),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以致手足无措、语无论次,严重的甚至害怕见人,常称为社交恐惧症、人际恐怖症。其中有些人主要表现为对异性的恐惧,称为异性恐惧症。
2、自卑心理。
表现为在社会交往中想象成功的体验少,想象失败的体验多,缺乏自信,总认为自己不行,缺乏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3、孤僻心理。
有两种情况,一是孤芳自赏,自命清高,不愿与人为伍;另一种是属于有某种持殊的怪癖,使别人无法接纳.从而影响了社会交往。
4、害羞心理。
表现为社会交往中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以致无法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阻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
5、封闭心理。
表现为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掩饰起来,试图与人保持严格的距离。
6、自傲心理。
表现为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在他人面前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常使交往对方感到难堪、紧张、窘迫,从而使交往变得困难,尤其表现在两代人的关系上。
7、敌意心理。
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社会交往障碍。表现为讨厌他人,乃至仇视他人,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尔虞我诈;另一种情形是认为别人总在寻机暗算他、陷害他,从而逃避与人交往,甚至表现为攻击心理行为。
8、干涉心理。
表现为专门打听、传播或干预别人的私事、秘密,从而引起别人的不满、厌恶情绪,影响彼此关系。
上述的社会交往心理障碍对社会交往所造成的影响有:不敢或不能与人交往;交往变得困难;交往给人带来的是不愉快、压抑等消极情感体验。
造成社会交往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以往生活中的挫折;受错误的思想观念影响;个性缺陷,严重的表现为人格障碍;缺乏社会交往的经验,尤其是成功的经验。
日常生活中,出现一些社会交往上的困难、不适应,这是难免的、正常的。然而,人际关系严重失调或经常失调的人,往往有可能存在个性缺陷、认知错误或心理障碍。因此,对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状况,应作具体分析,分清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异常的,对于异常类型的,要分清哪些属于思想问题,哪些属于心理问题,哪些是两者皆有。只有分辨清楚,才能对症下药。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