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论语为什么叫论语

179 2024-10-01 13:55 admin

一、论语为什么叫论语

论语为什么叫论语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时代开始流传至今,被誉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瑰宝。那么,为什么我们将这部经典著作称为《论语》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深度探究这个问题。

首先,作为一本古代经典著作,《论语》这个名称本身就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字面上看,《论语》这个词组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论”和“语”。其中,“论”取自《尚书·虞书·大禹谟》中的一句话:“犹之未始,言论必信。”这句话意味着言谈之中的思考和辩论必须要有真实可信的内容。而“语”一词的涵义在古代通常指的是古人的言行记录。因此,“论语”一词更加准确地表达了这部著作的特点,即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们之间的言行对话。

其次,《论语》之所以被称作《论语》,还与其内容和风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部书是以孔子及其学生的名言警句和对话记录为主线,大部分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与他的学生们关于人生、道德、政治、教育等诸多问题的交流对话在《论语》中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这些对话以其言简意赅、简练明快的特点被后人奉为箴言佳句,成为风靡千古的格言。正是这种以语言为主要形式的辩论和交流,使得《论语》这个名称更能准确地概括这部著作。

此外,《论语》凭借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也成为世人称颂的经典之作。孔子及其学生们在《论语》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的思想和道德规范的理论,对于古代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思维观念的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强调“仁者爱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试图通过个人修养、家庭道德和政治改革来达到社会和谐与国家安宁。《论语》中的各种智慧格言和道德观念正是其思想精髓的具体体现。

正因为《论语》这部古籍凝聚了孔子及其学生们的智慧结晶,以及对于道德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因此其名称为《论语》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个代表性的称谓。这个名称的广泛使用,也使得后世对于这部作品的了解更加深入。

总而言之,《论语》这个名称在形式和内涵上都充分表达了这部经典著作的特点。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对于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论语》这个名字将继续代表着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

二、有关《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的去复习,难道不快乐么?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来,难道不高兴么?别人不了解我而我不生气,难道不是道德上有修养的君子么?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译文: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译文: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译文: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道理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三、齐论语和鲁论语的区别?

齐论语中有知道,问王两篇经文,而鲁论泥中没有这两篇经文,这只有齐论中独有,其内容目前还没有公布。这是鲁论与齐论的最大区别。

齐论语和鲁论语的根本区别,不仅在篇目数量上的区别,内能也不相同,齐论多出的两篇经文,其内容,鲁论语也是没有的,这是当前的权威结论。

四、如何看待《论语》?

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这是原标题。

论语作为孔子思想的原典,被奉为经典世代传颂。

一方面它帮助古代官员树立了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因为其伟大被作为洗脑的工具。

五、论语的作用?

学习《论语》有什么用?《论语》的作用可大了。举个例子,当年赵匡胤能建立宋政权,就是因为他的军师赵普心中的半部论语,因此这个典故也被唤作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是我国儒家思想的精髓之作,它的用途简而言之就是孔子的九字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六、论语的影响?

中国人尊师重教的传统,深受论语的影响,尊老爱幼的传统也深受论语的影响,比如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比如说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

七、论语的篇数?

20篇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八、论语的读音?

论语拼音:[lún yǔ]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九、论语的读法?

论语拼音:[lún yǔ]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扩展资料:《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论语》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被尊为“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元代延祐年间,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三经。”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十、论语的朝代?

论语记载的是孔子及其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的一些言行,这本书成书于战国中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