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怎么区分宾语和补语?

来源:www.callcentermkt.com   时间:2022-04-22 16:25   点击:110  编辑:司先   手机版

看意义关系。宾语是用在动词后边,回答“谁”、“什么”等问题的,宾语是动词关涉到的事物,两者是动宾关系。

看成分的词性。量词短语里如果用物量词,一般是宾语;如果用动量词,就是补语。

看句式的变换。某些表示时间的成分既可能作补语,也可能作宾语,而作宾语时往往可以变换成“把”字句。

例句

“爱干静”和“打扫干净”都是“动+形”。前者的“干净”可以回答“爱什么”的问题,是宾语,是“爱”所支配的对象,有动宾关系。

《红楼梦》,我买了一套。”和“大钟敲了〈三下〉。”前者是表物量的数量短语,作宾语;后者是表动量的数量短语,作补语。

我们浪费了一个上午”和“我们谈了一个上午”,前者可以变换成“我们把一个上午给浪费了”,其中“一个上午”是宾语;后者不能这样变换,其中“一个上午”是补语。

现代汉语修辞学的意义

修辞可以更形象更具体更生动地表达事物的特征、性质等 因而可以使读者更清楚的了解作者表达的意思更容易看透、理解文章

曾有一些台湾教授在―起讨论: “中华民族是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讨论的结果是没有结果。但是,有一点,大家还是达成了共识:这就是“美食”与“美辞”,绝对是中华民族的两大绝活,举世无匹!  中国人钟情于美食,世所公认;中国人讲究美辞,众所周知。  早在先秦时代,孔圣人就有名言: “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周易�6�1系辞上》有云: “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荀子则说: “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汉代学者刘向更明确宣示:“说不可不善,辞不可不修”;南朝文论家刘勰则说: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中国人之所以讲究修辞,中国人之所以擅长美辞,于此可寻得历史的因由。  那么,如何创造美辞?如何使自己的言说精彩动人,使自己的文章魅力无边?《现代汉语修辞学》将给您以有益的启示,让您如饮醍醐,茅塞顿开。  《现代汉语修辞学》系教育部立项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校现代汉语系列教材之一,是复旦大学最年轻的语言学教授与博士生导师吴礼权博士积二十年学术研究之功,厚积薄发,精思傅会,五易其稿,六年乃成的最新力作。全书共四十万言,除“绪论”外,共分九章,除了全面地揭示从字句段落到篇章结构的诸般修辞规律,归纳特定有效的修辞文本模式以外,还系统地将最新的修辞学理论深入浅出地融会于其中。其所总结的修辞规律,可谓科学全面;其所概括的修辞原则,可谓深刻精警;其对修辞文本建构的心理机制的阐释,则属首开先河;其解析修辞文本的精义奥蕴,犹如庖丁之解牛。  全书除了讲理论头头是道、论学理言之凿凿的鲜明特点外,还首次在修辞学中运用现代定量统计分析的科学方法,对现代汉语各种语体、各种言语风格与修辞的适应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以确凿无疑的有力数据印证了其所推导出来的修辞原则,使全书更具科学化、现代化的时代气息。 [编辑本段]编辑推荐  曾有一些台湾教授在―起讨论: “中华民族是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讨论的结果是没有结果。但是,有一点,大家还是达成了共识:这就是“美食”与“美辞”,绝对是中华民族的两大绝活,举世无匹!   中国人钟情于美食,世所公认;中国人讲究美辞,众所周知。   早在先秦时代,孔圣人就有名言: “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周易?系辞上》有云: “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荀子则说: “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汉代学者刘向更明确宣示: “说不可不善,辞不可不修”;南朝文论家刘勰则说: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中国人之所以讲究修辞,中国人之所以擅长美辞,于此可寻得历史的因由。   那么,如何创造美辞?如何使自己的言说精彩动人,使自己的文章魅力无边?《现代汉语修辞学》将给您以有益的启示,让您如饮醍醐,茅塞顿开。   《现代汉语修辞学》系教育部立项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校现代汉语系列教材之一,是复旦大学最年轻的语言学教授与博士生导师吴礼权博士积二十年学术研究之功,厚积薄发,精思傅会,五易其稿,六年乃成的最新力作。全书共四十万言,除“绪论”外,共分九章,除了全面地揭示从字句段落到篇章结构的诸般修辞规律,归纳特定有效的修辞文本模式以外,还系统地将最新的修辞学理论深入浅出地融会于其中。其所总结的修辞规律,可谓科学全面;其所概括的修辞原则,可谓深刻精警;其对修辞文本建构的心理机制的阐释,则属首开先河;其解析修辞文本的精义奥蕴,犹如庖丁之解牛。   全书除了讲理论头头是道、论学理言之凿凿的鲜明特点外,还首次在修辞学中运用现代定量统计分析的科学方法,对现代汉语各种语体、各种言语风格与修辞的适应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以确凿无疑的有力数据印证了其所推导出来的修辞原则,使全书更具科学化、现代化的时代气息。 [编辑本段]目录  绪论  第一节 修辞、修辞学及与之有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现代汉语修辞学研究的对象、范围  第三节 学习现代汉语修辞学的意义  第四节 修辞学与语法学、逻辑学及语用学的关系  第一章 婉约蕴藉的修辞文本营构模式  第一节 语里言外,别有洞天:双关  第二节 迂回前行,曲径通幽:折绕  第三节 锦绣其外,旧物其内:讳饰  第四节 羞抱琵琶半遮面:藏词  第五节 言有尽,意无穷:吞吐  第六节 正言若反,翻案冤亲:倒反  第七节 珠玉匿水,伏采潜发:用典  第八节 半遮半掩,欲却还就:推避  第九节 醉翁之意不在酒:讽喻  小结  思考和练习  第二章 传神生动的修辞文本营构模式  第一节 假物博依,义皎而朗:譬喻  第二节 天人合一,物我融通:比拟  第三节 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摹状  第四节 虚构事象,历历在目:示现  第五节 一词一景,幻化无穷:列锦  第六节 直录语误,毕显原形:飞白  小结  思考和练习  第三章 追求视听美感效果的修辞文本营构模式  第一节 奇峰对插,交映生辉:对偶  第二节 大江东去,浩浩汤汤:排比  第三节 首尾衔接,往复成章:回环  第四节 参差其辞,和谐灵动:错综  小结  思考和练习  第四章 强化语意印象的修辞文本营构模式  第一节 发蕴飞滞,披瞽骇聋:夸张  第二节 情思难遏,二三其辞:反复  第三节 无疑而问,意在警醒:设问  第四节 煞有介事,望之俨然:精细  第五节 先声夺人:倒装  第六节 后来居上:层递  第七节 参互对比,前后映照:同异  第八节 别调介入:异语  小结  思考和练习  第五章 幽默诙谐讽嘲的修辞文本营构模式  第一节 旧瓶装新酒:仿拟  第二节 老树发新枝:别解  第三节 一行白鹭上青天:旁逸  第四节 诱敌深入,声东击西:歧疑  第五节 时空交错,古今打通:移时  小结  思考和练习  第六章 特殊情境目标的修辞文本营构模式  第一节 顺水推舟:拈连  第二节 称此言彼:借代  第三节 移花接木:移就  第四节 人面桃花相映红:映衬  第五节 因地制宜做文章:析字  第六节 大珠小珠落玉盘:叠字  第七节 改类变性,别致生动:转品  第八节 上下递接,前后蝉联:顶真  第九节 旁征博引,凸显胸臆:引用  小结  思考和练习  第七章 字句段落篇章的修辞使命  第一节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炼字的功夫  第二节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锻句的学问  第三节 勾上连下,自然流畅:段落的衔接  第四节 总文理,统首尾:篇章结构的策略  小结  思考和练习  第八章 语体与修辞  第一节 语体及其类型  第二节 口语体的修辞特征和修辞基本原则  第三节 书卷体的修辞特征和修辞基本原则  小结  思考和练习  第九章 风格与修辞  第一节 风格及其基本类型  第二节 刚健风格与柔婉风格  第三节 简约风格与繁丰风格  第四节 平淡风格与绚烂风格  第五节 明快风格与含蓄风格  第六节 庄重风格与幽默风格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