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逻辑法的 矛盾律 排中律 同一律

来源:www.callcentermkt.com   时间:2022-11-25 15:32   点击:200  编辑:陶宁   手机版

1.同一律及其逻辑要求


同一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正确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自身同一。


同一律有三条逻辑要求。



第一,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必须保持同一。


违反这一要求的逻辑错误,称为“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例如:


世间万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


我是人。


--------------------------------------


因此,我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


在这个推理中,两个前提中的“人”不是同一概念。第一个“人”是集合概念,第二个“人”是非集合概念,因此,犯了“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错误。


第二,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论题必须保持同一。


违反这一要求的逻辑错误,称为“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第三,同一思维过程中,保持语境自身的同一。


违反这一要求的逻辑错误,称为“混淆或偷换语境”。


在日常思维中,任何思想断定都有特定的具体背景,这种特定背景,称为“语境”,也叫作“上下文”。对任何思想作评价,特别是批评,必须严格基于该思想原有的语境,保持该语境的同一,不得随意改变。


2.互相矛盾和互相反对


两个命题互相矛盾,是指这两个命题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两个命题互相反对,是指这两个命题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


如 “小张是湖南人” 和 “小张不是湖南人” 这两个命题是互相矛盾的,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一假;而 “小张是湖南人” 和 “小张是江西人”
这两个命题是互相反对的,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


常用的互相矛盾命题有:


“所有S是P”与“有些S不是P”


“所有S不是P”与“有些S是P”


“s是P”与“s不是P”


“p并且q”与“非p或者非q”


“p或者q”与“非p并且非q”


“如果p则q”与“p并且非q”


“只有p才q”与“非p并且q”


“必然p”与“可能非p”


“必然非p”与“可能p”


常用的互相反对命题有:


“所有S是P”与“所有S不是P”


“必然p”与“不可能(必然非)p”


3.不矛盾律及其逻辑要求


不矛盾律的内容是: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思想不同时为真,其中必有一假。


不矛盾律的逻辑要求是:对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不能同时肯定,必须否定其中的一个。


违反这一要求的逻辑错误,通常称为“自相矛盾”。事实上,违反不矛盾律的错误,包括“自相矛盾”和“自相反对”,但在日常语言中,通常把“自相反对”(即对两个互相反对的命题同时都加肯定)也称作“自相矛盾”。


有时两个或若干个命题之间,并不明显是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但如果对它们同时断定,就会推出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结论。如果这样,这种断定也违反了不矛盾律。


例如,“自相矛盾”一词就出于这样一个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作了两个断定:


第一,我的矛能刺穿天下所有的盾;


第二,我的盾天下所有的矛都刺不穿。


有人问: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会怎样呢?


这里,从这个楚人所作的两个断定中,可同时推出两个互相矛盾的结论:


第一,我的矛能刺穿我的盾(因为我的矛能刺穿天下所有的盾);


第二,我的矛不能刺穿我的盾(因为我的盾天下所有的矛都刺不穿)。


因此,违反不矛盾律。


4.排中律及其逻辑要求


排中律的内容是: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同时为假,其中必有一真。


排中律的逻辑要求是:对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否定,必须肯定其中的一个。


违反这一要求的逻辑错误,通常称为“两不可”,即对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都否定。


《墨经》说:“不可两不可”,如“或谓之牛,或谓之非牛,不可两不可也”。


再如:“说世上有鬼,这是迷信,我不同意;但要就此断定世上无鬼,这我也不同意,因为有些现象还真不好解释。”这段议论就是“两不可”,对“世上有鬼”和“世上无鬼”这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同时都加否定,违反排中律。


对两个互相反对的命题同时都否定,不违反排中律。例如:“我不认为所有的人都是自私的,我也不认为所有的人都不是自私的”,这段议论不违反排中律,因为它所否定的两个命题是同一素材的全称肯定命题和全称否定命题,它们之间是互相反对关系。


有一种“特殊问语”。例如,某宿舍失窃,保安人员问其中的一位住宿者:“你以后是否再偷东西了?”,对特殊问语的回答,不能简单套用排中律。表面上看,“我以后不再偷东西”和“我以后再继续偷东西”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由排中律,必须肯定其中的一个。但肯定其中任何一个命题对于被提问者来说都是不恰当的,如果他事实上没有偷过东西的话。“特殊问语”事实上预设了一个对被提问者不利的前提,如在上例中预设被提问者偷过东西。因此,对特殊问语的恰当回答,是针对问题的预设,而不是针对问题自身。


对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肯定 ,也不能同时否定。同时肯定违反不矛盾律;同时否定违反排中律。


对互相反对的命题,不能同时肯定,可以同时否定。同时肯定违反不矛盾律;同时否定不违反排中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