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唱歌如何找到头腔体共鸣?

来源:www.callcentermkt.com   时间:2022-11-22 09:54   点击:150  编辑:太叔祥   手机版

1. 头腔共鸣训练方法
用打“哈欠”时的吸气状态, 笑肌微提, 将嘴唇轻轻闭上, 上下牙略分开, 口内略呈“0”型状, 舌根放松, 软腭上提, 用平缓的气流冲开声带发出带“m”音的哼鸣声, 音量不宜过大, 并将声音延长哼唱, 尽量使声音的集中点和着力点往前、往上, 好象声音发自鼻腔后部的上方。
这时, 嘴唇有“麻”的感觉, 同时眉心及周围的骨面应有明显的振动感觉, 说明初步掌握了哼鸣方法。
2. 注意事项
哼鸣要轻柔、气息要均匀, 相关发声共鸣器官要适当放松, 集中精力想象发声的位置, 使大脑中有一个准确的高位置声音概念。
3. 自我检验方法
在哼鸣延长声音时, 将嘴唇轻轻打开, 音色特性没有明显变化, 说明哼鸣发声位置正确。若打开嘴唇时, 音色立即起明显变化, 说明发声位置不集中或发声位置在咽喉部。
4. 纠正方法
认真按照打“哈欠”吸气时的动作状态练习, 注重软腭的提起和咽喉腔的打开两个中心环节, 使声波顺利通过喉腔在咽腔以上集中振动。
5. 自我检测方法
在唱“mi (咪) 、ma (妈) ”延长音时, 用手指将鼻孔口堵住, 这时若鼻孔内没有气息受阻现象, 声音仍保持不变, 说明头腔共鸣正确, 若鼻孔中有气息受阻现象和声音有明显变化, 说明有鼻音, 应及时纠正。



扩展资料:

头腔共鸣的功能:

第一, 共鸣最重要的创造功能是共鸣扩展音响。原因是基音音响和轻微的声音是从发声带发出来, 没有来自人体发出的共鸣腔出来的共振, 这就不可能便其共鸣扩展开来, 然而就没有了声音的美化。
其实, 来自人体本身的先天的生理素质而发出的声音是为创造共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第二, 共鸣能够支持高音功能。在本文提到音高功能, 就是高音的意思, 美妙的高音是声乐艺术美追求音色与音质美的必备条件, 要想在声乐表演中能发挥到极致, 就必须要具备有一个有魅力的高音。
高音是一个有旋律和曲调的高潮, 是激情鼎沸、音响宏亮的“制高点”, 在起伏跌宕的旋律音高变化中, 能够把音响推到“至高点”的顶峰, 那该是声腔美的胜利。
第三, 共鸣能够调节声区的功能。不一样的共鸣声区就有着不一样的音响特色, 普通的高音是通过头腔和口腔而发出的, 而胸腔发出的则是中音和低音。
在高旋律的高低音变化中, 可以分别以不同声区为主要共鸣点, 仍然也要有主有辅, 使之融为一体, 让共鸣既有音色的区别又有统一的协调, 从而使音色富于变化。

前鼻音和后鼻音怎么读?舌头的位置怎么摆放才正确?

有许多人在发前鼻音-n 和后鼻音-ng的时候往往前鼻音不 “前”,后鼻音不“后”,发前鼻音的时候口腔开得太大,气流往上颚上顶,使得气流过早地进入鼻腔,把-n前面的元音发成了带鼻音的元音;而发后鼻音的时候又往往打不开口腔,舌头不往后拉,还是在口腔前部发音,没有鼻腔共鸣,使得后鼻音发音不到位。

如何发好前、后鼻音呢?关键就是要掌握好发音的要领,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发音区分主要在两点:一是阻碍部位不同,二是开口度大小不一样。

发前鼻音的时候,-n前面的元音一般发音部位都比较靠前,如:an、en、in的发音中a、e的发音都比较靠前,发为前a,e发为中e,i本来就是舌尖前元音,发音就在前面,在发元音的过程中舌尖逐步上抬与上齿龈形成阻碍,使气流从前鼻腔流出,形成前鼻音。前鼻音发音时口腔不能开得太大,以免气流往后进入后鼻腔。
后鼻音如ang、eng、ing的发音,前面的元音发音靠后,a发为后a。e本来就是一个发音靠后的元音,元音 a、e在后面发的同时舌跟往上抬,使舌跟与软颚形成阻碍,使气流从后口腔进入鼻腔,发出后鼻音。i是舌尖前元音,在前面发音,因此发ing时,在发i的同时舌跟往后拉,才能使舌跟与软颚形成阻碍,产生后鼻腔共鸣。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