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体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哪?

来源:www.callcentermkt.com   时间:2023-09-14 12:14   点击:245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体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哪?

体育一词在今天虽然被译作physical education、sport、sports,但是体育一词却不是译自于英文,而是来自于日文,是直接借用日文中的“体育”一词。不过,日本在physical education一词的翻译上并不是一步到位译作“体育”的,而是经历了从译作“身体(之)教育”、“体教”、“身教”到译作“体育”的日文化过程,这一过程是在19世纪70年代完成的。我国体育历史悠久,但“体育”却是一个外来词。它最早见于20世纪初的清末,当时,我国有大批留学生东渡去日本求学,仅1901年至1906年间,就有13000多人。其中,学体育的就有很多。回国后,他们将“体育”一词引进到中国。   在我国,“体育”这个词最早见于1904年,在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中提到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时说:“保全身体之健旺,体育发达基地。”在1905年《湖南蒙养院教课说略》上也提到:“体育功夫,体操发达其表,乐歌发达其里。”

二、学习一词。最早在哪里出现的?

“学习”一词最早出自孔子。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①意思是,学了之后及时、经常地进行温习和实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很明显,学习这一复合名词,就是出自孔子的这一名言。

学习[xué xí]

基本释义:通过阅读、听讲、研究、实践等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

详细释义:

1、小鸟学飞。《礼记·月令》:“鹰乃学习。” 陈澔 集说:“学习,雏学数飞也。”

2、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史记·秦始皇本纪》:“士则学习法令辟禁。” 宋 叶适 《毛积夫墓志铭》:“稍长,亲师友,学习今古。”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一章第四节:“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3、明清时称在某一部门实习的官员或侍从等为学习。明·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灵台,掌印太监一员,近侍佥书数员,看时刻近侍三十馀员,学习数十员。” 清·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又大拜不阶,协办枢廷不始学习,皆异数也。”

造句:

1、我们学习要踏实认真,不要好高骛远。

2、青少年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3、学习外国的经验,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不能抄袭别人的做法。

4、对待学习较差的同学,我们要帮助他,不要耻笑他。

5、我一定要为父亲争气,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参考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新华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三、书法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哪本典集里?

来源于《论语》

你不会,可以百度。

四、“红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哪里?

红学是对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的一门研究。近代红学往往是一种史学研究。“红学”一词在嘉庆、道光年间出现,在当时是个开玩笑的说法。而研究《红楼梦》成为严肃专门的学问,始自胡适在1921年所写考证《红楼梦》的文章。胡适的研究初步证实了《红楼梦》的作者为曹雪芹,提出了“自传说”。从此,《红楼梦》的研究工作与清代考据学,与民初的整理国故汇合起来。至今红学研究已汗牛充栋。人们把五四以前的红学称着“旧红学派”,而把胡适、俞平伯所倡导的红学叫做“新红学派”。二百多年来,红学产生了许多流派,有评点派、题咏派、索隐派、考证派、解梦派、辩伪派等。

红学的出现几乎与《红楼梦》的出现是同步的。也就是说,《红楼梦》尚未完成,红学就出现了。脂砚斋所作的评语,就是在《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中所作的。脂评牵涉到《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作者家世、素材来源、人物评价,是标准的而且十分可贵的红学资料。

脂批的作者脂砚斋等人可以说是最早的红学家。所以,自《红楼梦》诞生的那一天起,红学的研究就开始了。

由于爱好者、研究者众多,红学其“热闹”程度大有超过甲骨学、敦煌学之势。光绪年间,北京士大夫阶层就以研究《红楼梦》为“红学”。民国初年,“红学”已成为一门专门学问,如蔡元培、王梦阮等学者开始对《红楼梦》进行系统的研究。五四以后,胡适、俞平伯等用现代的考证方法来研究《红楼梦》,把红学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因此,人们把五四以前的红学称着“旧红学派”,而把胡适、俞平伯所倡导的红学叫做“新红学派”。

红学的概念本来是很清楚的,一般认为凡是有关《红楼梦》的学问,都可纳入红学的范畴。对《红楼梦》主题的研究、人物的研究;对《红楼梦》作者生平的研究;对《红楼梦》版本的研究,《红楼梦》与其它古典名著的相互影响等等,都可称为红学。然而,周汝昌先生却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认为对《红楼梦》思想、艺术的研究,不能算到红学的范围里。只有对《红楼梦》的作者、版本、脂砚斋评以及“佚稿”的研究,才算是真正的红学。

五、华胥一词最早出现在哪?

关于华胥的记载最早见于《列子·黄帝》,其后上百种典籍均记载了华胥及其子伏羲的故事。

华胥,也称华胥氏,风姓,生于华胥国(今西安蓝田华胥镇),卜葬孟岩。伏羲和女娲之母,上古时代传说中的人物。相传华胥踩雷神脚印,感应受孕,生下伏羲和女娲。经历上古大洪水后,伏羲女娲绵延了人类命脉,成为华夏族的祖先,作为伏羲和女娲的母亲,华胥也因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另有唐七公子著名小说《华胥引》。

六、采访一词最早出现在哪里?

采访采访始于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干宝(公元?—336年)的《搜神记序》,这本书是他编辑的神灵怪异的故事。《晋书干宝传》中曰“宝撰授神化,因作序曰,若使采访近世之事,苟有虚错,欲与先贤前儒分类讥谤。”

七、中国“小说”一词最早出现在哪?

魏晋南北朝小说“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这里的“小说”与“大达”对举。显然是指一些不合大道的琐屑言论,与我们今天的小说概念不同。

其后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有了“小说家”之称,并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把民间流传的奇事异闻、神话传说等看作小说,无疑又跨进了一步,较接近后来的小说了。

八、沙洲一词最早的出现?

最早是在《瓜分沙洲》中译本为甲骨文系列历史人文类书籍中的一本。

2014年9月它曾推出过更大部头的《阿拉伯的劳伦斯:战争、谎言、帝国愚行与现代中东的形成》,作者是美国的战地记者斯科特·安德森。安德森的书名将大家耳熟能详的“Lawrence of Arabia”替换成“Lawrence in Arabia”,似乎是要将劳伦斯请下由其自传《智慧的七柱》和大卫·里恩史诗大片所构筑的神坛,而回归这个英国间谍真正的身份。

九、会计一词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

  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就出现了“会计”一词,《周礼天官》记载:“会计,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参互、月要、岁会初步具备了现代会计中旬报、月报、年报等会计报表的作用。西周王朝还建立了专门的会计机构,并设有“司会”一职,专管钱粮赋税,定期对周王朝的收支实行“月计”“岁会”,并考核王朝大小官吏管理地方的情况和他们经手的财务收支。  再追溯根源考查一下,相传“会计”一词是大禹留下来的。今日浙江省的绍兴、嵊县、诸暨、东阳等地之间有座山,古代曾叫做“苗山”。大禹晚年时,苗山改名“会稽山”了,至今仍沿用此名。“会稽”即“会计稽核”之意,故此词是大禹发明,并且流传下来的。   古书中多处使用“会计”一词:《孟子》有“会计当而已矣”记载;《战国策》有冯谖为“孟尝君市议”故事,孟尝君想派员去薛邑替他取债款,他问他的门下,“谁习计会”古代的“计会”就是如今的“会计”,冯谖立即站出来,自荐为孟尝君做会计。汉代把周朝的会计官职又作发展,设立了管理这些会计事务的官职了,也许这就是最早的“会计师事务所”或财政司。

十、城市一词最早出现在哪儿?

关于城市由来,古人描述为“聚之为村,易而为市”。

“聚”即聚集,“易”即交易。可见,“城市”一词,来源于交易(做买卖)。“城”本谓都邑四周作防御的墙垣。《商书.徕民》:“野战不胜,守城必拔。”因以“城”为都邑之称。如:都城。“市”本义主要为:①集中做买卖的场所。如:菜市;集市。《易.系辞下》:“日中为市。”②交易。《晋书.祖逖传》:“(石勒)与逖书,求通使交市。”③购买。古乐府《孔雀东南飞》:“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引申为收买、换取。由于都邑(城)的人口越来越集中,工商业越来越发达,使“城”和“市”的关系密不可分,于是“城市”一词随着城市的形成而产生。因为城市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而乡村居民以农业人口为主,故“城市”与“乡村(农村)”相对,从区域划分到社会生活的差别愈来愈大。当然,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现在这个差别又在逐渐缩小。鉴于我国许多主要城市都有2000多年的历史,“城市”一词起源距今至少也有2000多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