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是工作伙伴,不是生活伴侣,你不可能要求他们像父母兄弟姐妹一样包容和体谅你。很多时候,同事之间最好保持一种平等、礼貌的伙伴关系,彼此心照不宣地遵守同一种“游戏规则”。你应该知道,在办公室里有些话不该说,有些事情不该让别人知道……
1、你的家庭背景是否会对你的工作产生大的影响?
2、你与某些亲人或者朋友的关系是否不宜别人知道?
3、你的历史记录是否会影响别人对你道德品质的评价?
4、你的一些与众不同的思想是不是会触动一些敏感的神经?
5、你的生活方式是否有些与传统相悖?
6、你与老板的私交是否可以成为公开的“秘密”?
7、你与公司上层的某些私人渊源一旦曝光,会给你带来障碍还是好处? ……
作为一个职业人,个人的一切资料,比如年龄、学历、经历、爱情婚姻状况等要分“公开”与“隐私”两大类。 隐私本身也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同一件事情在一个环境中是无伤大雅的小事,换一个环境则有可能非常敏感,保护自己立于安全地带。以上列举的,可都属于你的隐私范畴!
1、不要在公司范围内谈论私生活,无论是办公室、洗手间还是走廊;
2、不要在同事面前表现出和上司超越一般上下级的关系,尤其不要炫耀和上司及其家人的私交;
3、即使是私下里,也不要随便对同事谈论自己的过去和隐秘思想。除非你已经离开了这家公司,你才可以和从前的同事做交心的朋友;
4、如果同事已经成了好朋友,不要常在大家面前和他(她)亲密接触。尤其是涉及到工作问题要公正,有独立的见解,不拉帮结派;
5、对付特别喜欢打听别人隐私的同事要“有礼有节”,不想说的可以礼貌坚决地说不,对有伤名誉的传言一定要表现坚决的反对态度,同时注意言语还要有风度。如果回答得巧妙,就不但不会伤害同事间的和气,又保护了自己不想谈论的事情。 保护隐私一来是为了让自己不受伤害,二来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当然也没必要草木皆兵,但凡工作之外的问题全部三缄其口,这样便很容易让人以为你这个人不近情理。有时候,拿自己的私人小节自嘲一把,或者和大家一起对别人开自己的无伤大雅的玩笑,呵呵一乐,会让人觉得你有气度、够亲切。
如何建立好人际关系?
每个人都渴望与同事、朋友、亲人甚至陌生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我们常常发现,尽管自己非常努力,但有些关系还是不尽人意。事实上,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谈恋爱一样,不能强扭,不能单相思,需要彼此的共同努力,“两情相悦”基础上建立的人际关系才能和谐长久。
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涉及到己方和对方的多种因素,如果长期不能处理好与周围的人际关系,就值得自己反思了。我们不能改变别人,但可以改变自己。
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如果“人心隔肚皮”,“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与人说话,躲躲闪闪,讳莫如深,就容易使人产生距离感。所谓莫逆之交,相逢恨晚的人,大都是能开诚心、布公道,彼此知心者。
西方社会心理学家创造的“约哈里窗户”理论,有助于我们思考人际关系建立的问题。
该理论认为,人们之间交往成败与否,人际关系能否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人自我暴露区域的大小。每个人心里都存在四个区域:自己了解、别人也了解的“开放区域”(你知我知);别人了解、自己却不了解的“盲目区域”(你知我不知,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自己了解、从未向人透露的“秘密区域”(我知你不知,隐私);自己和别人都不了解的“未知区域”(你我都不知,潜能,潜意识)。
一般地说,为了交往的顺利进行和发展,总要尽量扩大“开放区域”,缩小“秘密区域”,做到多向对方袒露心扉,让别人了解自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的交往是一个互动过程,我对别人开放的区域越大,往往可以获得相接近水平的开放区域。所以,要了解别人,先要让别人了解自己。缩小秘密区,扩大开放区,自然会得到别人良性反馈和获得别人的好感。一般情况下,自我开放的区域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度成正比。
当我们为人际关系苦恼时,不要一味抱怨命运的不公,也不要过多的指责他人的不是,正如“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先要尊重别人”一样,不防先试着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