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
许多名师的课堂教学,都有一种内隐的“魔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这种魔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极富感染力的,充满艺术魅力的教学语言。如果把课堂教学拆让蚂比作是诗,那么教学语言无疑是流动着的韵律;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是乐,那么教学语言无疑就是跳动着的音符。教学语言作为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工具,它的艺术魅力,无疑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效果。解读课堂教学中的实例,教学语言有如下特点: 一、教学语言具有明确的导向性。
教例一:
一位教师在执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在揭示课题后,教师提问:读了课题后,你想老师会提什么问题?
学生自读课文后,议论开了:
生2:为什么要保护地球?
生3: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
生4:为什么人类会有移居到另一个星球这样的设想?
……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滑雹不错。
教例二、
师:读书贵在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无进,你想“有疑”,“有进”吗?那就仔细到课文中去找问题,找困惑。我们不提那些自己已经知道的假问题;不提只要一看书,就知道的浅问题。
(学生自读课文后)
生1:为什么在“地球”前面加上“只有”和“一个”?
师:是啊,为什么要这样用?很值得研究。
生2:我们应该如何精心保护地球?
生3:为什么前面说“太可爱”,后面又说“太容易破碎”?
师:哦!我也有同感,是不是书上写错了?地球一望无边,一望无垠,大得很哪?是不是。
生5:为什么称地球是“母亲”,是“摇篮”?
师:这些问题提得很好,现在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自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来探究。
两个教例,我们看到课堂倡导的是“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大胆质疑。学生旅埋放开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问题。可细细推敲教例一,就会发现教师的教学语言只停留在提问题的层面上,并未关注学生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我觉得,长期以往,是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教例二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更强调提问的方法渗透,更具有明确的导向性。要求学生不提“假问题”,不提“浅问题”。教学语言的明确导向性,避免了学生探究的浅表和泛化,使探究更高质高效。
二、学评价语言的激励性。
教例三:
一位教师在指导《狼和小羊》一课时,当指导学生朗读到“说着,狼就向小羊扑去”时。
生1:(举手发言)老师,这句话中的句号该用省略号。
师:(反诘地)哦?
生1:(自信地)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羊的命运!
师:(鼓励地)你的发现真有道理!(一个微笑)
生2:对,可以给我们想象的空间!
生3:(肯定地)对,这个故事还没完。
师:(反问)真的该用省略号吗?
生4:(冷静理智地)不对,必须用句号!因为这样善良软弱的小羊的命运,是只能被狼吃掉,不可能会有其他结果。
细细解读,我们发现课堂中仅仅是一个微笑和反诘地“真得该用省略号吗?”这两个教学语言,就把学生对文本的解读由共性引到个性;由误区引向坦途。我们也叹服教师的点拨调控能力,将预设语和随机语有机结合,调整了课堂气氛。确实,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曾无数次给学生激励性的评价“你们回答的真不错!”“你真棒!”可这样单一的课堂评价语言,少了对文本的价值取向,少了语文学科的人文内涵。
教例四:
师:刚才,我们感受到了:人类破坏使地球越来越小。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地球母亲,老师就是那些破坏地球环境的人类, 你们有话对我说吗? 生1:希望,你们不要再来破坏我了!我已遍体鳞伤!
师:多么强烈的呼唤!我的心很沉痛。
生2:你们还在我们身上任意践踏!毁坏我的绿衣,污染我的血液!
师:你的一席话,引起了我的深思。
生3:对,你们人类只顾贪婪地索取我们的给予,却肆意破坏着我们!
师:是啊,听着你们的真心话,我无地自容。
(齐读第四节)
这富有情感感染力的评价语言,不仅充满了教师的智慧,而且点出了学生思维表达中的语言精华,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活了学生情感,将想象、朗读、表达有机整合。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表达形式是多种多样,一句生动、幽默、真心的评价语,或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亲切的点头,一次真心的鼓掌……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别具匠心的奖赏,更是让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甜蜜。教学语言在课堂中散发着艺术魅力,课堂因此而更有味道。
谈谈数学课堂语言艺术应用
谈谈数学课堂语言艺术应用
导语: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好的教学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运用艺术,是教师先进的教育思想、丰富的知识积淀、娴熟的教育技巧和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完美结合。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
1.科学性
数学是一门严密、精确的科学,数学语言表述必须严谨、科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的叙述、解释、论证、说明以及应用都必须使用准确的语言。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正在打基础,教学中对迟颤各种数学概念以及逻辑关系的表达要求就更高。在引入新概念时,可以先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兴趣,形成感受性认识,但最后必须按照大纲要求,进行严密的逻辑推导,推出新的结论,引入新的知识点,并对新的知识进行准确表述。另一方面,教师语言要规范、标准。教师不同于其他行业人员,说的每一句话在学生心中都具有至高码薯败无上的权威,尤其是数学语言,要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措辞精当。教师要注意语言准确性的锤炼与追求。而且,教师严谨的工作态度、言谈举止也将形成一丝不苟的教学环境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实事求是、认真仔细的性格和习惯的形成。
2.启发性
教师教学的重点在于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因此,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启发性。《学记》里讲:“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张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说,有学问的人教育学生在于开导,引导他走路而不必硬牵着他,鼓励他前进而不必强制他,启发他去思考而不必把一切都告诉他。由此看来,教师语言启发性的特点便在于“开而弗达”。教师既要保证核心内容表述上的严谨性,说话又要富有启发性,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所以,教师表述同一内容,应有不同的表述方式,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更敏捷。
3.形象性
生动形象是教学语言魅力的生命。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首先,教师要用形象化的语言去解释抽手谈象的数学问题。一般地讲,对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语言,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要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到美的意境之中,效果更是不同凡响。因此,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语言的直观,联系小学生熟悉的事物,运用形象类比或比喻,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使学生迅速地理解所论述对象的特征,给学生以生动感,并获得生动、鲜明、深刻的形象。
4.趣味性
语言的趣味性是语言艺术的技巧性问题。教师上课时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运用有趣的教学语言,寓教学于趣味之中。教师语言不时表现出幽默风趣的风采,其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使学生有趣,精神振奋。二是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让学生心悦诚服。教师在课堂上遇到某些偶发事件,假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理智,动辄对学生大发雷霆,严加训斥,其弊端是众人皆知的。如果运用幽默的语言来处理,其结果和作用会大相径庭,甚至出人意料。
二、小学数学教师语言培养途径
可以说,有了教学活动就有了教学语言,教学语言在教学中的存在就像人们生活中的吃饭穿衣一样平常、普通。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应如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要对本学科知识有一个充分全面的掌握。虽然每名教师可能只教某一两个年级,但他必须对各个年级、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都非常清楚,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教学放在一个大的系统中,承上启下,有的放矢。
第二、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钻研。特别是备课这一关键环节。备课时对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处的语言表述要精心设计,认真研究数学课本上的文字说明和图形含意,仔细琢磨结论、公式和法则的推导过程用语,把所有的'知识点掌握清楚。在此基础上,针对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反应多设想出几种预案,如何进行引导,如何解答问题都要相应进行准备。
第三、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语言特点。要不断加深对学生这一阶段发育水平、智力和心理成熟程度的了解,多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多掌握流行用语和学生用语,使数学语言的表述适合学生的成熟水平。
第四、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不能局限于数学领域,必须尽可能提高文学素养,多学习语法、修辞和逻辑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第五、多样化的提问艺术。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科学而深刻的提问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的一把金钥匙。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问法。在40分钟的课堂上,师生互动至关重要。只有让学生充分地活动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提问时,语言尽可能多样化,再辅之以适当的肢体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灵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形式多样的提问,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使老师显得亲切随和,好像是在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勤于动脑,敏捷思维,积极配合,对知识更易于理解和吸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好的教学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运用艺术,是教师先进的教育思想、丰富的知识积淀、娴熟的教育技巧和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完美结合。
我们教师可根据教学语言的一般规律、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自己的语言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进行千锤百炼、弃失扬得、反复熔铸,才能使自己的数学语言规范化,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我们要科学地运用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用渲染创造美的意境,用惊叹激起心灵的震颤,用分析拨开重重迷雾,用诱导引发学生的深思。
;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