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萧红,呼兰河传的简介?

139 2024-03-18 02:28 admin

一、萧红,呼兰河传的简介?

呼兰河传 

           

            萧红

  《呼兰河传》创作于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 造就了她 “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 其内容梗概如下:

  那是一个既僻远又热闹的小城,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大泥坑”,它常常淹死一些骡马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治。有的说应该拆墙,有的说应该种树,但没有一个人说要填平的,尽管填坑并不难。

  又到了小城举行盛举的日子,人们有跳大神的、唱秧歌的、放河灯的、看野台子戏的、看庙会的,热闹异常。

  我的祖父已年近七十,他是一个慈祥、温和的老人,家里面只有祖父最关心我,所以,一天到晚,门里门外,我寸步不离他,他常教我读诗,带我到后花园游玩,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动了,祖父就拉着我,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穷的快乐。

  我们有几家邻居,西边的一间破草房租给一家喂猪的;还有一间草房租给一家开粉坊的,他们常常一边晒粉、一边唱歌,过着很快乐的生活;厢房里还住着个拉磨的;粉坊旁的小偏房里还住着个赶大车的胡家。

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她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成天乐呵呵的,可胡家想给她个下马威,总是无端打她,左邻右舍也支持胡家的行为,都说应该打。胡家就越打越凶,时间也越打越长,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人的话,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

洗澡时,很多人来看热闹,只见她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去了。

  

  我有一个亲戚有二伯,他是个老光棍,性情非常古怪,同人不大爱打腔,却喜欢同石头、麻雀、黄狗谈天。听祖父讲,有二伯三十年前就到了我家,日俄战征时,多亏有二叔在,才守住了家,他最怕人骂他“绝后”,只要听到有人这样骂他,就会伤心的大哭起来。

  人们都管拉磨的那个邻居叫“磨官冯歪嘴子”,他不但会拉磨,还会做年糕。有一次,我去磨坊买年糕,看到里面炕上躺着一个女人和一个小孩,原来冯歪嘴子成家了,那女人就是同院老王家的大姑娘王大姐。然而,冯歪嘴子的幸福生活遭到了邻人们的羡慕和嫉妒,大家都说王大姐坏,谣言层出不穷,冯歪嘴子受尽了人们的冷嘲热讽。

过了两三年,王大姐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因难产死去,冯歪嘴子常常含着眼泪,但他看到大儿子已会拉驴饮水,小儿子也会拍手笑了,他就不再绝望。在儿子身上,他看到了活着的希望。  

二、萧红呼兰河传的简介?

萧红的《呼兰河传》共七章,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呼兰,以及普普通通的人的普普通通的生活。《呼兰河传》不是为某一个人作传,而是为作者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城作传。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萧红写作《呼兰河传》的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末期,而《呼兰河传》故事发生的时间应该是20世纪10年代中期前后,那时,日军还未侵略中国。 《呼兰河传》单本的创作,于1938年开始于武汉,1940年完成于香港。1941年底,萧红病危之际要求骆宾基送她北上:萧红要回到家乡去。萧红曾计划写《呼兰河传》的第二部。

三、呼兰河传里萧红描写的人物?

“我”的祖父这一形象虽然思想上有保守的地方,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他是积极的人物。这一形象与其他人物相比(包括有二伯、冯歪嘴子),他的重要性是别人比不了的。

有二伯是个性情古怪,勤劳、倔强而又麻木的老人。

冯歪嘴子是小说中另一个小人物,他是一个磨倌,他的明显性格就是有坚韧的生命力。他的生活非常艰难,尤其是在他的妻子死后,又留下一个小孩子。冯歪嘴子带着两个小孩艰难地生活着。“他觉得在这世界上,他一定要生根的。要长得牢牢的。他不管他自己有这份能力没有他看看别人也都是这样做的,他觉得他也应该这样做。于是他照常地活在世界上,他照常地负着他那份责任。他喂着小的,带着大的。”⑿在周围的人们看来,这样的家庭是无法生存下去的,但是,冯歪嘴子没有绝望,他凭着原始的生存力倔强地生活着。

四、萧红写呼兰河传的原因?

《呼兰河传》是长篇小说,1939年写于香港,1940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讲述了作者的童年故事。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 “回忆式”的巅峰之作。

茅盾曾这样评价她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不少研究者提出的作品所流露的那种“孤寂与苦闷”的情怀,其实也可以从这一角度予以理解。小说共分7章,前有序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

五、呼兰河传萧红的故事名字?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年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六、《呼兰河传》是萧红在呼兰河写的吗?

不是在呼兰河那里写的。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

七、萧红的呼兰河传的赏析,谢谢?

《呼兰河传》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年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该小说旨在批判封建主义思想对民众精神的戕害,改造国民麻木的灵魂。

呼兰小镇民众勤劳、纯朴、忍耐、善良,但如果这些品格一旦与愚昧、麻木、野蛮、迷信、保守等精神顽症联手,那么这些品格尤其是善良就会变得相当残酷相当可怕。比如胡家婆婆“为了她好”竟用愚昧的三步曲:毒打、跳大神、洗热水澡将健康的小团圆媳妇这个少年女子虐杀了;王大姑娘自己作主嫁给了冯歪嘴子,违背了“媒妁之言”的封建传统,于是乡邻们冒着严寒去“探访”、“作论”、“作传”、大兴舆论挞伐,结果王大姑娘在冷清的秋夜死了。等等。

萧红的《呼兰河传》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了北方土地上芸芸众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这一深隐的文化层面。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祖籍山东聊城, 中国近现代女作家 。代表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马伯乐等。

八、茅盾怎样评价萧红的呼兰河传?

茅盾曾这样评价她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

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考查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思路分析与延伸:

《呼兰河传》,长篇小说。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讲述了作者的童年故事。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 “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她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不少研究者提出的作品所流露的那种“孤寂与苦闷”的情怀,其实也可以从这一角度予以理解。小说共分7章,前有序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

九、萧红的《呼兰河传》好在哪里?

首先要清楚,萧红撰写的《呼兰河传》,是中国现代最有影响的描写落后生活习俗摧残人性的诗化小说。

《呼兰河传》写于1940年,最初由桂林上海杂志图书公司于1941年5月出版,是萧红后期的代表作。

小说共七章,以一个女孩子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东北呼兰河小城中的故事,表现了作者记忆中家乡的单调与美丽、人民的善良与愚昧,表达了作者对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对国民劣根性的思考与批判。

呼兰河小城有几条街,几家杂货铺。在那里,日子再苦你也得过下去,活着不只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生命负责,人们根本不用思考为什么活着,他们平静地活着一一活着只是为了吃饭穿衣而已,悲哀的同时也很幸福。有时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无奈,然而他们总是能找到让自己继续静静活着的理由,抬头看看美丽的火烧云就是一种慰藉了。在那里,“住着我的祖父”,他很是慈祥,“我”跟着他会忘记父亲的冷淡和母亲的恶语。邻居胡家喜欢跳大神,为终年生病的老太太驱鬼;胡家的团圆媳妇来了,她健康、大方,长得黑乎乎乐呵呵的;可没几天,胡家就打她且打得特别厉害,原因是团圆媳妇走路快、坐得直,吃饭吃三碗,不知道羞答答;她被打病后,胡家又说是着了魔,有狐仙缠身,于是给她治病,整夜地跳大神,驱鬼,按偏方吃药,扶乩,最后用滚烫的开水给她洗澡,没有几天她就死去了;随后胡家又死的死、疯的疯,逐渐被人忘记。还有一个有二伯,性情古怪而且喜欢偷东西,常和老厨子对骂,骂主人家没一个好东西。磨房的冯歪嘴子是个好人,跟王大姐很要好,邻里常捉弄他。王大姐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死去,冯歪嘴子顽强地把两个孩子带大。

作者对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寄予了不同的感情。在小团圆媳妇身上,寄托了至为深切的同情;对有二伯,一方面同情他作为“奴才”的不幸遭际和悲苦可怜的一生,另一方面又深深讽刺了他作为封建统治者帮凶的病态心理和阿Q精神的影子;对磨倌冯歪嘴子则寄予厚望:他虽身为奴隶,却是个具有坚韧性格的战士,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力图把握自己的命运。

小说在艺术上独具特色。一是构思独特,形散而神凝。小说没有贯穿全书的情节,故事和人物都是片断的、琐碎的。它们由“我”回忆的思绪贯穿起来,以小见大,以平凡见其深刻,以琐碎见其完整。二是以“我”的视觉来摄取人生的色相,真切、自然,感人至深。小说以一位懂事颇早的小孩子“我”的回忆起笔,以“我”的思绪跳动和变化来谋篇布局,借“我”的内心感受来表现对生活、对事物的评价。三是意境深远。作品并不着意于人物的精细刻画,而侧重于抒写作者的感受,力求创造深邃的意境。

茅盾先生在《呼兰河传·序》中评价这部作品:“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小说抒情的笔调浓郁,叙事写景娓娓动人,小说运用口语化的语言,力求朴素而不求华丽。

十、呼兰河传讲的是萧红的什么精神?

作品通过这些生活画面,展示了呼兰河小城的风俗人情,表现了当地人民的欢乐与愿望,也反映了他们的迷信、愚昧以及冷漠、麻木。表达了作者对善良的呼兰河人身上所表现的国民的麻木、愚昧、残忍的劣根性的批判的思想感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