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魏征典故

154 2024-04-25 09:28 admin

一、魏征典故

仅仅听到“魏征典故”这个词就足以让许多学者和历史爱好者心驰神往。作为唐朝时期的重要人物,魏征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更以其才华、智慧和忠诚给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魏征的生平

魏征生于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是一位出身于豪门世家的才子。他年轻时在科举考试中成绩斐然,展现出卓越的才能。很快,他进入了唐朝的官场,担任重要职务。在政治上,魏征以其聪慧和果断的判断力著称,常常被封为重要的决策顾问。

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成就,在文学方面也是一位杰出的人物。魏征曾经撰写过大量的诗歌和散文,其作品富有情感和哲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作品中常常体现着对人生、社会和伦理道德的思考,被广泛传颂。

魏征典故的来历

魏征典故是指与魏征有关的故事、典故和传说。这些故事常常被用来象征智慧、才能和忠诚,成为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一。其中最有名的魏征典故之一是“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这个典故源自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一段文字。魏征以“纸上谈兵,此言大之过也”来形容那些只懂得理论却缺乏实践经验的人。他认为,光靠纸上谈兵,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果。

这个典故传承至今,常常被用来警示人们不应该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要将理论付诸实践,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魏征的影响力

魏征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对唐朝以及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魏征在政治上的才干使他成为李世民的得力顾问。他的智慧和果断使得他能够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做出明智的决策,对国家的发展和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魏征的文学才华也让他成为了一代文豪。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推崇,而且为后世的文人留下了重要的参考和影响。他的诗歌和散文丰富多样,既有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作品,也有对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思考之作。

魏征的影响力还体现在他的典故上。他的名言和故事被后人传颂,成为中国文化中的瑰宝。魏征典故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广泛引用,也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词汇。

结语

魏征典故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广泛的影响力,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无论是对于历史研究者还是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了解和探索魏征典故的意义都不容忽视。它们不仅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思想和价值观,更为我们提供了对人生、社会和道德的深刻思考。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和研究魏征的生平和作品,深入理解其中的智慧和精神内涵。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魏征典故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只有通过学习和践行,我们才能在今天的社会中真正体现出魏征所代表的智慧和忠诚。

二、魏征公园是魏征故居吗?

魏征公园不是魏征故居,是魏征的故乡建的纪念公园。

三、魏征之墓?

魏征墓

唐太宗昭陵陪葬墓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征病死,陪葬昭陵。属昭陵陪葬墓之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魏征墓具体位置在陕西礼泉县九嵕山唐昭陵西南约3公里处的凤凰山巅,墓于山岭南端依山凿石而筑,是距昭陵玄宫最近的惟一地处山上的一座功臣墓。

墓垣现仅有蟠桃纹碑首的丰碑一通,《旧唐书·魏徵传》载:“帝亲制碑文,并为书石”。碑首造型,与众不同,似有独特恩遇之意。现碑身通体磨光,已无书写镌刻痕迹。

四、魏征之子?

魏征总共有四个儿子,他们分别是魏叔玉、魏叔琬、魏叔璘、魏叔瑜。

魏叔玉是魏征的长子,继承了父亲的官位,魏征还活着的时候,魏叔玉跟唐太宗的幼女衡山公主定有婚约,但是因为魏征死后,唐太宗怀疑他生前参与了结党营私的行为,所以迁怒到魏叔玉,解除了他跟自己女儿的婚约。

  除了魏叔玉之外,魏征的其他三个儿子都挺有才华的,尤其是魏叔瑜非常擅长书法,而且据说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薛稷就是得到了他的真传。

五、魏征师父?

魏征的老师是王通

584—617)绛州龙门人,字仲淹。幼好学。仕隋为蜀郡司户书佐。文帝仁寿间至长安上太平十二策。后知所谋不被用,乃归河汾间以教授为业,受业者以千数,时称“河汾门下”。

薛收、房乔、李靖、魏徵等皆从受王佐之道。尝仿《春秋》作《元经》(一作《六经》),又著《中说》(一称《文中子》)。其言论不为儒者所称,惟《中说》留于后世。卒,门人私谥“文中子”

六、魏征性格?

魏征魏征(580-643)字玄成,唐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河北巨鹿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隋大业末年,魏征被隋武阳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任为书记。元宝藏举郡归降李密后,他又被李密任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李密失败后,魏征随其入关降唐,但久不见用。次年,魏征自请安抚河北,诏准后,乘驿驰至黎阳(今河南浚县),劝嵛李密的黎阳守将徐世绩归降唐朝。不久,窦建德攻占黎阳,魏征被俘。

窦建德失败后,魏征又回到长安,被太子李建成引用为东宫僚属。魏征看到太子与秦王李世民的冲突日益加深,多次劝建成要先发制人,及早动手。 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征问道:「何谓明君、暗君?」魏征回答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宫,不见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赵高,直到天下大乱以后,自己还被蒙在鼓里;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县多已失守,自己也不得而知。」太宗对这番话深表赞同。

七、魏征故事?

有一次,李世民宴请群臣,为了让魏征闭嘴,李世民以一盘菠菜,略施小计,使得魏征乖乖投降。一盘家常小菜有这么大威力吗?看官可别小瞧这道菜,在唐朝,这可是贡品,平民百姓见都没见过。

菠菜最初叫“波斯草”,原产于波斯(今属伊朗)。据《唐会要》记载:贞观年间,尼波罗国(今属尼泊尔、印度部分地区)向大唐进贡了一些菠菜,使臣推荐说,这种菜做熟之后,根部变红,味道不错。

《新唐书》也有类似记载: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尼泊尔国王派使臣向唐太宗进贡菠菜,此后,菠菜在中国扎下了根。当时这种菜的产地是西域菠薐国,所以唐朝人把它称作“菠薐菜”,后来简称菠菜。

唐朝时期,很多道士喜欢炼丹当补药吃,吃下菠菜之后,可缓解吃丹药的不适感,所以吃菠菜在上流社会、道教界很流行。

唐太宗李世民也迷恋丹药,自然也非常喜欢吃菠菜。当时,菠菜还没有广泛种植,因此产量有限,价格昂贵,大臣们除了在皇帝请客时偶尔尝鲜之外,平时根本吃不到。

唐太宗李世民宴请群臣,魏征也到了,李世民看见他就头疼,跟身边大臣悄声说:“我真想弄死这个乡巴佬,诸位有啥办法?”大臣都知道,皇帝这是在说气话。

长孙无忌明白皇帝的心思,就悄声说:“陛下,您是想杀杀他的威风,挫挫他的锐气吧?”李世民恶狠狠说:“是啊,你说咋弄哩?”

长孙无忌说:“陛下请他吃菠菜……”李世民会意。魏征落座后,有人端上了一盘翠绿艳红的菠菜。老魏的胃口被吊了起来,看着美味直咽口水。

此刻,李世民走过来:“老魏呀,你平时见了朕不是挺能说的吗?今天咱们聚餐,机会难得,说两句吧!你今天要是不说,别说日后我叫你难堪啊!”

魏征饥肠辘辘,垂涎欲滴,只好重复说以前提过的意见,敷衍了几句。李世民见魏征眼睛直勾勾盯着菠菜,泛着绿光,他不慌不忙地说:“老魏你今天能不能整两句新鲜的东西!”

魏征满脑袋想的都是菠菜,指着菠菜,嘴里咕哝着:“这不是挺新鲜的吗!”忽然发觉口误,于是给自己找台阶:“这菠菜,菠菜……”

李世民见他中计,就对侍从说:“魏大人不爱吃菠菜吧?撤下去,撤下去!”魏征急了:“别撤!别撤!老臣最爱吃菠菜了!”一盘菠菜把一代名臣弄成这样,群臣也是醉了。

李世民得逞了,开心地说:“说好了,吃菜喝酒,不论政事”,打这以后,魏征唠唠叨叨的毛病收敛了许多。

八、魏征老师?

魏征的老师是王通

584—617)绛州龙门人,字仲淹。幼好学。仕隋为蜀郡司户书佐。文帝仁寿间至长安上太平十二策。后知所谋不被用,乃归河汾间以教授为业,受业者以千数,时称“河汾门下”。

薛收、房乔、李靖、魏徵等皆从受王佐之道。尝仿《春秋》作《元经》(一作《六经》),又著《中说》(一称《文中子》)。其言论不为儒者所称,惟《中说》留于后世。卒,门人私谥“文中子”

九、魏征别名?

别名:魏百策、羊鼻公

魏徵,字玄成,下曲阳县人。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魏徵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魏公李密,但不得重用。武德元年,归降唐朝,并说服李密旧部李勣献地归唐。后授太子洗马,辅佐太子李建成,献策平定刘黑闼。玄武门之变后,归于唐太宗李世民麾下,初授谏议大夫、检校尚书左丞,安抚河北。贞观三年,迁为秘书监,参预朝政,校定古籍。贞观七年,改任侍中,负责门下省事务。累授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封郑国公。他多次直言进谏,推行王道。曾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张“薄赋敛”,“轻租税”,“息末敦本”,“宽仁治天下”等,对李世民的行动及施政给以极有益的影响,辅佐李世民共创“贞观之治”。

贞观十七年,魏徵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获赠司空、相州都督,谥号“文贞”。随后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

十、魏征故居?

他的故居位于河北省晋州市西南五公里处的赵位乡庞表村,传说中的魏征儿时旧宅原址,2008年—2011年由时任晋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孟慧贤同志动员社会力量捐款700多万元恢复重建。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下曲阳县人。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魏徵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魏公李密,但不得重用。武德元年(618年),归降唐朝,并说服李密旧部李勣献地归唐。后授太子洗马,辅佐太子李建成,献策平定刘黑闼。

玄武门之变后,归于唐太宗李世民麾下,初授谏议大夫,奉命安抚河北的前太子、齐王旧部。贞观元年(627年),升授尚书左丞。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