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冰心的繁星春水有哪些艺术特点

175 2025-04-29 23:17 admin

冰心的繁星春水有哪些艺术特点

冰心以其特有的女性纤柔,用清新秀丽的语言写成了《繁星》、《春水》两本诗集,并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一,哲理性强是《繁星》、《春水》的一大艺术特点。《繁星》、《春水》中,有许多诗都是蕴涵着深刻思想的哲理诗。这些深刻的思想往往都是和诗中描绘的具体形象以及诗人深沉的思绪揉合在一起的,因而仍然具备着诗的情绪,有着诗的美感。 第二,纤柔是冰心诗歌的另一个显著特色。冰心的诗,无处不表现出一种女性的纤柔。以她“满蕴着温柔,带着忧愁”的抒情风格,感情深沉浓烈地歌吟着纯着的爱,描绘着大自然的美;同时也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某些社会丑恶现象的谴责。 第三,文字轻柔雅丽,韵律浑然天成,意境优美清丽。《繁星》、《春水》中词句的运用仿佛信手拈来,处处透露着轻柔雅丽的风格。

冰心的诗歌受之于泰戈尔的影响,是现代文学史上不争的事实,也是研究者们的老生常谈。闻一多称冰心是“中国最善学泰戈尔”1的女作家,徐志摩认为,冰心是“最有名的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2而冰心自己则说:“我写《繁星》和《春水》的时候,并不是在写诗,只是受了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把自己平时写在笔记本上的三言两语——这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3。冰心受泰戈尔的影响是无须回避的事实,但是这种影响不仅仅是停留在诗歌外表结构的单向模仿上,更为重要的是,冰心的诗歌创作在宗教精神和宗教理想方面更多地接受了泰戈尔的影响并有所发展,我们既可以在两位诗人的作品的语言结构里享受到阅读的诗美的愉悦,更能够在他们诗歌中感受到两位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诗人在努力为多灾多难的人类寻找一块灵魂息憩的宗教绿洲。宗教是人们的精神追求和心灵的寄托,诗歌则是诗人情感意识最有效的表现手段。当诗人用诗歌表达自己的世界观与人生理想时,宗教的精神内核必然渗透进诗人的情感流程,并通过诗歌的意象内涵诉诸读者。印度是一个宗教呈多元化特征的国度,而且,历史上的印度,宗教与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成为印度文化的核心。泰戈尔从小就生活在宗教的氛围中,他的父亲戴温德拉纳特对“吠陀”和“奥义书”都很有研究,在当时的社会上被称为“大仙”。正是这种文化背景,使泰戈尔的诗歌体现了印度宗教文化的大宇宙和小宇宙统一的“梵我合一”的观念,以及追求至爱的精神理想。特别是青年时代的泰戈尔,由于受西方基督教的影响,因而他诗歌中的“上帝”是东西方宗教文化混合的象征符号。一方面他认为“上帝死了的时候,宗教便将合二为一”(《飞鸟集》第84节)另一方面,他又主张不要去乱礼拜,“向谁礼拜呢?睁开眼看,上帝不在你的面前。”(《吉檀迦利》第11节)很显然,泰戈尔对“上帝”的理解糅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宗教精神,并把这种精神化解为完全彻底的泛爱哲学。冰心出生于中国20世纪初一个温馨的家庭,她的祖父谢子修是一位私塾先生,其手书的“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的对联,足以道出这个家庭的宗教文化氛围。冰心的母亲一心向佛,与世无争,这对早年冰心的宗教情结有一定的影响,及至进了贝满女中,“因受着基督教义的影响,潜隐的形成了我自己的爱的哲学”4。受宗教文化的影响并用诗歌来表达宗教精神,这是泰戈尔与冰心诗歌创作的共同点,而全方位的宗教式的爱,则是两位诗人诗歌情感的共同主题。

贵阳中考语文现代诗歌怎样赏析

诗歌,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和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节奏和韵律,一般分行排列。诗歌的欣赏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旨趣,领会情感美 

诗的第一要素是感情,无情即无诗。鉴赏诗歌必须首先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把握诗人的抒情基调和情感旨趣。

1.知人论世,找准情感突破口。欣赏任何一首诗歌,总要对它的作者和它所诞生的时代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否则,我们的欣赏就是盲目的。以香草、美人比喻理想中的事物,古已有之,郭沫若借鉴这种传统技法,把祖国比作“年轻的女郎”,把自己比作“炉中煤”,借以吐露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形象呢?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我们便会一目了然。艾青正是因为一次被捕、一场大雪,想到了身世凄凉的大堰河,从而引起了对她的怀念、追忆乃至歌颂,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鉴赏诗歌,找准了情感突破口,对诗歌主旨的把握就会更便捷,对情感美的领会就会更深刻。

2.避实就虚,咀嚼诗歌真味。以实写虚,化抽象为形象,这是诗人创作的高超本领;避实就虚,反复咀嚼又是我们领会情感美的巧妙途径。阅读鉴赏时,我们就得用诗意的眼光避实就虚,慢慢咀嚼出诗歌的真味。

3.由表及里,品读形象寓意。阅读和鉴赏诗歌时,我们要学会品读形象的寓意,由表及里,探测诗人物化的情绪,领会诗歌的旨趣。

(二)、展开想像、感受形象美

高尔基说得好:“在诗歌作品中,即使在一首短诗中,第一位重要的是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分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

1.调动积累,张开想像的翅膀。

想像不仅对于诗人的创造是一种必要,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可以认为,诗人通过想像创造出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像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

2.体察物象,剖析寓意。

中国历代的诗人总是在大自然中努力寻求属于自己的新鲜活泼的物象,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心志,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事物形象。艾青笔下的那一块“礁石”,臧克家笔下的那一匹“老马”,都以其生动感人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欣赏者要学会联想,由表及里地剖析,在体察外在形象特征的基础上把握形象的寓意,从而领会形象的意蕴美。

 (三)、物意契合,赏析意境美

赏析诗歌的意境美是为了更好地把握诗的综合美感,即它的情理交融的思想内容之美,形神结合的艺术表现之美。

1.抓住意象,发挥想像,由形象悟情感。

阅读诗歌时要抓住具体的意象,充分发挥联想和想像,去领悟和品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我们只要抓住诗中意象深入玩味,并调动联想和想像,就会进入诗人为我们营造的韵味浓厚、意蕴深广的神话境界,心中的美感就会与诗人的思想脉搏一起跃动。

2.透析形神,体悟情理,由具体到抽象。

诗的意境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物)相契合,形成的情景交融、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意境要求情、理、形、神的和谐统一。发掘具体的形神中蕴涵的抽象的情理,就能品味出这首诗深邃而绵远、空灵而新颖的意境美。

3.品味情境,观照情感,于客体察主体。

意境作为形象思维的特殊表现,诗人在写“境”的同时,就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诸种感情,注入了他的思想及其对“境”的褒贬态度,正像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我们鉴赏诗歌就不仅要品味其情境,更要观照诗人的情感,在客体的形象中体察诗人的主观世界。 

(四)、咀嚼涵泳,品味语言美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优秀的诗人善于熟练地运用诗的语言来表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人们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从而激发欣赏者深沉的思考和奔驰的想像。

1.熟悉节奏韵律,体会语言的音乐美。

诗的语言要在朗诵时顺口流畅,欣赏时悦耳动听,要富有抑扬顿挫、起伏迭宕的韵律美和流畅回环的音乐感。作为鉴赏者也要从诗歌的音韵与节奏中,体会出其中的音乐美。我国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诗人,很重视诗歌的音乐美,他们的诗歌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词造句绘声绘色。欣赏诗歌时我们反复诵读,熟悉诗歌的节奏韵律,就会领悟诗歌语言体现的音乐美。

2.推敲炼字技巧,赏析语言隽永美。

诗是精炼的语言,一句话乃至一个字,里面蕴藏着深厚的旨趣,所以诗家以一字称工,刻意锤炼,以求其精深。对诗歌的炼字进行推敲,从而品味语言的隽永美,是鉴赏诗歌语言的又一途径。

3.考查修辞手法,领会语言形象美。 

诗歌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常常借助于多种修辞手法,常见的如比喻、拟人、反复、排比、对偶等等。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排比、反复的运用,不仅使语言形式整齐有致、朗朗上口,也强化了诗段的整体内容,有利于联想的顺利展开,给人形象生动之美感。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呼告、比喻、通感等的运用,使语言产生音韵美的同时,也突出了借物抒情的效果,真切地表现出了诗人激动不已、起伏翻涌的情绪。

(五)、解析透视,品评章法美

一首好的诗歌,不但在内容上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在形式上也同样具有美的魅力,而诗歌的章法之美更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

1.理清层次,扣住内容,品析构思的精妙之处。

构思的内容是相当复杂的,它包括确定主题、选择素材、提炼诗意、选用诗体,甚至包括形象怎样描写、气氛怎样渲染、情景如何交融、虚实如何转化、显隐怎样结合、起承转合怎样安排等一系列问题。在鉴赏过程中,我们可以抓住线索、把握基调,从诗歌的层次、内容切入,品析构思的精妙之处,从而领会诗歌的章法美。

2.整体观照,对比阅读,把握风格的独特之处。 

一个诗人在艺术上成熟与否往往以其有无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为标志。在鉴赏诗歌时,我们就要学会整体观照全诗,通过对比阅读等方式,把握诗歌风格的独特之处,从而品出诗歌的章法美。在诗歌的鉴赏品评中,还可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加深对诗歌风格的理解,将不同诗人的同一题材的诗歌进行比较,或将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等等,在比较异同之中诗歌风格自然呈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