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培养孩子的自律?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先思考孩子为什么不自律?表现在具体哪个方面,还是全部?背后的诱导因素又是什么……只有这样分析,我们才能准备的找准方向,有的放矢,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导致孩子不自律的原因有哪些?
一,家庭环境。
是否有一个帮他养成好习惯或自律的环境?
如果孩子的学习环境过于嘈杂、书桌书房摆放物品过于花哨、一次性给孩子的任务过多,或者经常被各种事情打断,都可能造成孩子专注力的降低,自律也就更无从谈起了。
解决方法:
这个问题,主要是靠父母对孩子的学习环境做出一个整体的安排,尽量让孩子的计划在执行的时候,可以安静的不被打扰的进行。
如果实在做不到不被打断和打扰呢,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打断后,补偿的规则。
二,我们教育方式是否存在问题?
(一)、粗暴的教育。
所有的教育方式都存在好坏,最恶劣的教育方式莫过于棍棒教育,责骂和体罚的背后并不能给孩子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还会起到负面作用,这种教育方式本身就违背了自律的原则,强权之下有多少“自愿”是被迫的?所以,想要孩子自律,就要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而不是通过专制的力量。
解决方法:
首先,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要一个不耐烦就对孩子说:“不管你了,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这些话无疑是让孩子自律的反面教材。
其次,懂得运用恰当的督促、适当的鼓励和表扬以及必要的惩戒和责备都可以巧妙地引导孩子,让他们养成自律的习惯。
最后,遇到棘手问题,先分析,再想方法解决。比如孩子犯错了要怎么办?逃课?撒谎?打架?赖床?这些又该怎么办呢……
我们先是沟通分析问题,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然后教育,用正确的态度和方式教给孩子应该怎么做,这样长久下去,孩子就会有自动避免那些错误,渐渐地也就有了自律的能力。
(二)、早期的包容式教育或溺爱式教育或是放羊式种下的后果。
孩子小的时候,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过于溺爱,包容,享乐主义,导致后来想约束,却无从下手,直接采用放羊式或是粗暴式教育。
解决方法:
父母首先要教导孩子一种“先苦后甜”的思想观念,而不是“享乐主义”为先,并且加以监督和深化,让这种思想变成孩子内在的一种行为模式,这样孩子就会“自律”。
其次,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安排时间计划,刚开始时不用事无巨细,先让孩子养成掌控时间的习惯。
然后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自行地填充内容,让孩子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地写下来,并每天自己监督完成情况。
当然,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多点耐心,多点鼓励,循序渐进。
(三)、过高的期望与繁杂的任务,导致孩子抵触,消极应对。
家长很多时候为了孩子能达到一定的目标,而给孩子们额外制定计划、委派任务。结果却让孩子感觉自己是被威胁、被强迫、被控制着做这些事情的。于是,他们很可能就会用非暴力不合作的蒙混战术,来进行他们自己的消极抵抗。
解决方法:
家长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可以多跟孩子沟通,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参与感和仪式感,引领着孩子入门。同时制定规则的时候,要尽量的照顾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因为孩子们更倾向于听从喜欢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所以说充分跟孩子沟通,是解决孩子抵触情绪最好的方式。
(四)、家长的负面影响。
众所周知,家长自身的行为方式对孩子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原则、注重自我约束,并体现在行动上,就会对孩子起到强有力的模范作用。家长的行为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如果家长喜怒无常、做事随心所欲,不考虑后果,孩子就会学到同样的行为风格。
解决方法:
家长可以在家里建立合理的家庭制度。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契约教育”。家长跟孩子定好规章制度,比如玩游戏的时间、看电视的时间。规矩一旦定下来就不许变动,孩子和家长都要遵守。当孩子行为不合规矩的时候,家长就要跟他讲道理,告诉他,他越界了。要受到相应的处罚,比如一定时间内不能干什么娱乐活动。
三,孩子自身是否存在相应的问题?
(一)、孩子害怕挑战,害怕失败,有畏难情绪。
这一点相对来说有点复杂,有些情况是因为目标定得太宽泛,比如学好英语、好好听课这些,孩子不知道怎么去执行。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不愿意脱离自己内心的舒适区,惧怕新环境和改变。
孩子会担心自己做了也做不好,为了避免最后的失败,所以孩子们选择逃避。这样即使真的失败了,还有一个心理安慰是:我挺聪明的,就是没好好做,我要是好好做了,一定能
解决方法:
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最初一段时间都是最困难的。不能完全靠孩子的自律,还必须配合父母的帮忙、鼓励,循序渐进的来 ,稍微降低一下对孩子的要求。
关键在于孩子肯开始第一步,要孩子先迈出了双脚,有了进步和改变,就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当孩子完成一个大的目标时,父母可以先把它拆分成小的计划,一项项完成。
相信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非常有信心的说:我能完成!我能能追得上!
(二)、受电子产品影响,对什么都没有兴趣。
解决方法:
首先,家长要采用恰当的方法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
其次,通过运动转移注意力,逐渐培养自控能力。运动是培养意志力的重要途径,能让孩子拥有更持久的耐性、顽强的毅力。当然,这需要爸爸妈妈们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养成运动的习惯,并有意地选择能帮孩子培养自控力的运动。
最后,将逐渐养成的好习惯转移到学习等方面。
当然,这个过程中,同样要循序渐进,允许孩子犯小错,多点耐心,多点鼓励。
关于如何培养孩子自尊心,结合我家孩子的成长经验,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榜样的力量。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起到模范作用。
家长的模范作用对于孩子自尊心的形成是很重要的。因而家长平时要举止言谈文明,注意个人形象。如果家长不顾对孩子的影响,言语粗鲁、肮脏,衣冠不整、花哨,举止行为粗野、不文明,那么孩子得到的可能就不是自尊心了。同时,孩子也会在内心将自己父母与别人父母的比较中,会觉得自己的父母不如别人的父母。
另,有的父母抛弃了家庭、孩子,有的甚至做了违法犯罪的事,这些都会让孩子在同伴面前抬不起头,让他们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打击。因而,父母在做什么决定时一定要顾及孩子的内心。即使无法解决个人问题,也要与孩子解释清楚,不要让孩子内心有阴影。
二、懂得爱护与尊重孩子。
我们首先要爱护他们。因为在家里受到关心、爱护的孩子,容易形成一定的自尊心,所以我们平时要多关心孩子。如果孩子生病、受伤、在外受到欺负,作为家长要爱护孩子,带他看医生,给他安慰,通过正当的途径让对方教育他的孩子注意玩耍时的文明礼仪。关心、爱护,可以让孩子产生自尊心。
其次,我们要尊重孩子。孩子在家中应该受到家里人的尊重,虽然他是小孩子,也是应该尊重的。我们要把他看成是家中重要的一员,有事要吸收他参加讨论,采纳他的正确意见。这种民主和谐的气氛,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叮嘱一下: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家庭中不要随便取笑孩子。因为在家中经常受到取笑的孩子,长大以后可能没有羞耻感。
三、家长要让孩子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平时,我们要让孩子参加实践活动,比如在家庭里,可以让孩子分担家务;在学习上,让孩子自己先尝试去做;与邻居的交往,让孩子自己尝试加入等等。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他们得到表现、锻炼自己的机会,提升能力与信心。但是,我们也要防止孩子过度表现。因为这样会让孩很有面子,而导致长大后心胸比较狭小,容不得相反评论,从而适得其反。
四、千万不能放任孩子。
放任是孩子成长的天敌,如果孩子任性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么孩子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坏的影响。比如有的家庭对孩子过于溺爱,他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下去的结果,孩子一旦离开家庭,就不能想要什么就得到什么,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了。那时,孩子的自尊心会受到极大的打击,从而走上极端。
五、教育孩子时,要恰当表扬与适当批评相结合。
孩子在平时做事时,如有什么值得肯定的事,我们要恰当地表扬孩子。只针对他做好了这件事,而不是随便表扬。这样,孩子更能够冷静客观地看待自己,并在今后继续做那样的事,而不是一朝给自己贴上标签,永远都是那样的人。这样可以培养孩子恰当的自尊心,而不是自尊心不足或过分。
如果孩子犯错了,我们应适当批评孩子的行为。注意这里主要是批评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他本人,不能说“你真笨”,点到为止。这样,孩子更能够从事件中吸取教训,培养适度的自尊心,而不是使自己的自尊心受到打击。有的家长,动辄训斥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是。这样做,不利于孩子自尊心的形成。如果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了,那他就可能再也不作任何努力了。
六、家长要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家长平时要告知孩子什么是对错,什么是输赢。同时不要对结果的过分执着,做好引导工作,告诉孩子失败不可怕,关键是勇于挑战。必要的时候让孩子经历一些事情,学会自己的思考方式,坦然的面对失败和困难,才能让孩子心理上更加坚强和健康。
希望以上几点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