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的特殊性在于法律上属于代理商,但管理又是正规化公司全权管理,不能放手;保险公司常用的是根据业绩量多少,核算利润,拿出X%来奖励:奖励旅游是最多的;
激励不难,在于逻辑,掌握逻辑后这些问题你就迎刃而解了;
激励分为正激励、负激励;再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至于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只能意会;作为组训,沟通应该有一定基础了,我是想告诉你你做人怎么样;(不是讨好,是给面子)
你目前把你会使用的激励方法在纸上写下来,然后根据下面的逻辑对号入座;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首先是生理需要,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例如吃穿用度等。其次是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例如不受盗窃和威胁、预防危险事故、职业有保障、有社会保险和退休基金等。第三是社交需要,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第四是尊重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第五是自我实现需要,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只有能满足一个人的需要的给予,才能成为对他的激励因素。
员工们的需求等级基于三个基本假设:第一,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行为,已经满足了的需要不能继续充当激励工具;第二,人的需要按重要性排成一定的次序,形成层次性的结构。第三,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
第一层:按实发工资;第二层:办公室有免费的饮料,夏凉冬暖;第三:增加与领导见面的机会,受到领导表扬;第四:受到领导的特别授权完成某项工作;第五:获得奖励、奖金;第六:升职加薪;一共是8点,好久没用记不太全了呵呵,具体的你看下原著《水煮三国》;
精神激励不仅能给行为过程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持,而且还能保证行为动机的纯正良
好。缺乏精神激励配合的物质激励会使个体产生错误的自我定位,认为自己的一切行为都是
单纯为了获取物质奖励,从而导致动机不正,甚至行为误入歧途。
某中国妈妈喜好学习西方人的作风,每次叫女儿做家务就会给些工钱,比如洗碗给2 元钱。有时家务很忙时就会多给些来奖励女儿,比如洗一个茶杯给3 元钱。后来有天妈妈实在很累,就对女儿说:“你帮忙洗洗碗,给5 元钱。”女儿却回答道:“我比你更累,而且我今天真的不想赚这钱。
人一方面需要考虑物质利益,但是另一方面又不能囿于物质利益,不然会导致被物化而
丧失了人应有的道义感和精神境界。所以最好的激励方式是: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同时并有,
而其中则以精神激励来不断指导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可以指明物质激励的真实意图,从而使个体一方面能够清楚激励的纯正动机,从而逐渐养成为兴趣而工作的观念,另一方面则在不知不觉中也逐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老拍下属肩膀,拍久了下属会告诉你拍肩膀是会痛的。结合,阴阳互补才是王道;
以上理论你应该知道,只是帮你复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