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教师分享交流教案的目的是什么?

168 2024-03-18 10:38 admin

一、教师分享交流教案的目的是什么?

教师知识分享的主要目的是知识的互补性和共享性,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接触的书籍也是有限,因而知识获取也是有限的,知识相互分享,大家就能集百家之长,每个人的知识海洋,就会纳百川细流,以广博的学识,浇灌各自的园中之花!

教师这个行业和其它行业不同,必须终身学习,无私分享,只有这样,你才会有渊博的知识,紧跟时代潮流的新理念,新思想!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二、如何有效开展教研活动?

提高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教研组作为一个教学研究最为基层的实体由来已久,但是并不意味着教研组活动都是有效的,高效的。我理解中的有效性有这样三层意思: 效率:是指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的比值,应放弃“事倍功半”,追求“事半功倍”。 效果:有没有效果,就是看教师们参加校本教研前与参加校本教研后的变化值?有效果的校本教研应是带着困惑而来,在参与研讨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思考、产生新的问题而离开。 效益:是投入与产出的比值,要尽可能地促使老师都愿意全情投入教研活动。如果产出与投入不成正比,那么校本教研将及不上个人自主的研修,这将使得校本教研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怎样提高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我将其归结为五方面,分别是: (一)提升教研组长的工作能力——活动有效的关键 (二)精心筛选教研内容,满足教师实际需求——活动有效的根本 (三)基于“对话”的教研方式——活动有效的前提 (四)全员参与教研活动全过程——活动有效的保证 (五)逐步完善评价体系——活动有效的助推器 五点中,着重交流第四点,详细描述我们是怎么做的,其余四点就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了。 (一)提升教研组长的工作能力——活动有效的关键 1、给予引导、帮助及监控 2、培养组长自我反思的习惯 3、对教研组长的评价实现多角度 (二)精心筛选教研内容,满足教师实际需求——活动有效的根本 1、研究问题来自于真实的教学环境。 2、研究内容系列专题化。 (三)基于“对话”的教研方式——活动有效的前提 1、对话建立于自我的思考 2、对话要有民主的氛围。 3、多元的对话途径。 (四)全员参与教研活动全过程——活动有效的保证 原本属于教研组长或上课教师的工作,从始至终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其中,重心从一个教师转移到了如何让每一个生命个体主动参与进来,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对教学的思考,从而使我们每一个教师在教研组活动中得到发展。 聚焦问题阶段:每位教师每周提出一至两个具有研究价值或感到困惑的问题,或者提出一个具有独特见解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分析、来自于自己的课堂实践,也可以来自听别人课堂实践后的所思所想。例如本学期,我们开展了校本教研发现真问题的听课活动,每位教师在听好一节课后必须提交两个问题。(举例读)教研组利用每周活动时间,通过问题会诊、问题答辨等方式,能讨论解决的当场解决,如不能解决的则也会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剥离其非质化的东西,使问题得以明朗并逐步聚焦,最为此问题便成为下学期的研究主题。 情报搜集阶段:教研主题产生之后,由组内每一位成员群策群力。每人都有各自的任务。或是现状分析、或是理念引领、或是案例的搜集整理。在这样的过程中使每位教师在任务驱动之下,主动地去探寻与主题相关的知识,而在这样的搜寻情报过程中,有助于每个教师对该研究主题的提升。 以课为载体的研究阶段:研究应与课结合在一块儿,很是美好的思考也必须经过实践得以验评。过程中要改变一人上课教研组长卖力的教研方式,倡导每一位教师提前介入,一起与上课教师经过写教案、试教、上课的每一个环节,在这样一起研磨的过程实现共同成长。 我校数学教研组曾经于2005年3月25日开展过市级校本教研展示活动,这一次活动就是一次提前介入式的活动,该次活动的研究主题是:如何开展有效地自主探究。流程如下: ● 课题的确定、评课维度的确定 课题的确定 在教研课中,课题的确定一般是由执教教师所决定的,但是我们把课题确定的过程作为全组教师研究教材、并明确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合用于这一学习方式的过程。 环节一:研读教材,并根据自主探究的理论知识,在个人认识基础上并结合教学进度,确定你认为适合于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课题。 环节二;交流讨论,我认为哪一堂课是适合于开展自主探究这一学习的运用?我为什么是这样认为的?在研讨的基础上,最后确定了两堂课。 评课维度的确定 全组讨论:只停留于对课堂教学策略的评课方式行不行?怎样更有利于对主题形成清晰的认识?研讨的结果:评课应围绕主题制定出评课的维度,这样才能使对课的解剖更具有针对性,从而使我们的思考更深入。再次讨论:评课维度提出的依据是什么?提出怎样的维度?研讨结果:评课维度应依据前期出现的一些教学行为与自主探究学习之间存在的差距提出,提出的维度应该在自主探究这一学习方式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最后我们确立了四个评课的维度并在每个维度上安排了两到三个重点点评的教师。 ● 试教、提出修改意见 试教前,我们要求两位上课教师先自己备出教学预案。原因一:每人有每人的想法,尊重教师的原创;原因二:改变教师依赖别人指导的心理与行为。3月11日进行了第一次试教。按照惯例,全组教师到场听课,并于当于下午进行了课后研讨。研讨包括:1、说课:关键要让执教教师说出你对教材是怎么理解的?目标定位是什么?你是通过哪些细节落实目标的?2、教师评课:提出哪个环节上是不够好或不够清晰的?并且质疑执教教师你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并提出是否可以这样改进,会更有利于目标的达成? ● 课堂教学展示,数学组教师和其余学科部分教师研讨活动 展示集体智慧的结晶,使每个教师从中看到我们改进后的策略是否有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并一起来反思成功或不足的原因所在,,以求得共同发展。 回顾这个全体教师一起行进的过程,过程中蕴含了全体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与学生的对话,与自我的对话,与他人的对话。对话使教研活动变成了创造、生成的过程,对话促进了每一位教师的共同成长,对话了促进了学校教研组文化的形成。 主题总结阶段:不反思的教研是没有深度的、它的有效度也必然是低的。某一主题的教学研究告一段落之后,要引导教师抓住教师的说课、上课、评议的环节,让教师在自我比较、同行评价、集体反思中找到研究的生长点,在一段时间里对研究专题深入进行实践解剖,积累教与学的原始资料,在相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资料进行加工、构建,形成具有一定理论色彩的案例研究,经过案例教学的验证,直到对典型案例进行符合教育论文要求的精致加工,整合到教育专题论文的理论框架中去。这样,教师的研究就从直观、感性、经验的水平提高到理论联系实际、揭示本质特征和因果关系的水平上。教研组内的每一位教师在一学期内经历一次上述的全过程,只要持之以恒,教学研究活动的质量和效益就会明显提高。 (五)逐步完善评价体系——活动有效的助推器 充分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在学校内广泛深入开展创建品牌教研组活动,从“教研组长负责任、教研活动规范求特色、教学常规质量监控有实效、教研氛围浓厚、教研有实绩、其他”六个方面加以评价。在校内树典型、引路子、拓思路、引领教研组工作不断提升品质,从而形成比、学、赶、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教研氛围,推动教研组活动有效地开展。

三、中班听说游戏的教学策略?

关于这个问题,1. 游戏的目的和规则:首先要向幼儿介绍游戏的目的和规则,让他们知道游戏的目的是什么,如何玩游戏,以及游戏结束的标志。

2. 游戏的实施:在游戏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引导幼儿理解游戏规则,鼓励幼儿参与游戏,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行为。

3. 游戏的反思: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回顾游戏的过程,让幼儿思考游戏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4. 游戏的延伸: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探讨游戏的主题,延伸游戏内容,扩展幼儿的知识面和兴趣范围。

5. 游戏的评价: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四、幼儿园怎么研讨教案内容?

幼儿园研讨教案内容的步骤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进行教育目标的确定:教师们首先需要明确自己想要教授幼儿的内容和目标。根据幼儿年龄段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教育目标,确保教案符合幼儿的成长阶段。2. 收集相关教学资源:教师们需要收集并筛选合适的教学资源,包括图书、教具、游戏等。这些资源应该能够帮助幼儿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3. 制定教案大纲:根据教育目标和收集到的教学资源,教师们可以开始制定教案大纲。大纲应该包含每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和评估方式等。教师们可以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具体的教案编写。4. 分析教案实施效果:在教案实施过程中,教师们需要不断观察和分析幼儿的学习情况。他们可以记录幼儿的学习进展,以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改进方法。通过这些观察和分析,教师们可以对教案的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5. 参与研讨和交流:教师们可以在园内或园外与其他教师进行研讨和交流。他们可以分享自己的教案和经验,借助其他教师的建议和意见,进一步完善教案内容。总之,幼儿园研讨教案内容需要教师们不断学习和发展,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提高教育质量,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五、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小学品德教师要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认真做好教学设计工作,根据品德教学的客观规律,结合小学品德教学的实践,设计出科学可行的教学设计方案,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小学品德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首先有必要了解教学设计的要求。

小学品德教学设计的要求:

小学阶段品德课程的目的决定了教学设计必须把孩子们从枯燥的语言知识中,要通过设计适合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愉快自信的情绪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形成语感,养成良好的品德学习习惯。具体说来,小学品德教学设计要达到以下要求:

1 教学设计要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用一切可用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品德学习的强烈愿望,使他们喜欢学、乐意学。教师可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和安排一些诗歌、韵文、故事、歌曲、游戏和表演等环节,寓教于乐,使学习活动变得轻松、愉快,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教学设计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参加课堂操练的机会。教师可采用两人小组、多人小组、成行、成排、男女生等多种形式的操练方法。

3 教学设计要体现语言的功能性

小学品德课程必须从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出发,遵循语言学习规律,以话题为核心,以功能和结构为主线,以任务型活动为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听做、说唱、玩演、等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接触足够量的语言材料,进行交际的能力。

4 教学设计要注重情境的创设

品德教科书已经创设了不少栩栩如生的情景,教师首先要充分利用它们。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实物带进课堂,演示某一特定情境;可以利用挂图来再现课文的情境;可以选择一些难易程度适合学生的音像教材来展示情境。总之,教师可利用一切可行的方法带领孩子们进入交流情境,使他们获得使用进行交际的亲身体验。

5 教学设计要考虑到媒体的使用

合理运用多种媒体,能使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泼,感染力强,引起有意注意,加深印象,帮助学生持久记忆。教学设计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置身于以品德教学的环境中,体验品德的实际运用,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6 教学设计应使用激励机制

小学生好胜心强,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这样既能活跃气氛,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深刻性,又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在竞赛中,可以采用口头表扬和精神奖励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教师每天都要设计教学,每位教师都有自己教学设计的方式和经验,但是许多教师并没有与其他教师交流过教学设计的体会,特别是没有系统地思考过自己在教学设计中存在什么问题,还有那些方面能够进一步提高。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实施之前,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和进行的决策。 教学设计的思考过程一般包括:l 分析教材l 分析学生l 确定目标l 确定指导思想、教学策略、重点和难点l 设计过程l 选择教学策略与资源l 设计评价等。 只要做好这几点教学设计一定很不错,教学效果也会有所提高。

六、什么是沟通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

沟通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有目的地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过程。它将沟通教学理论中的原则和方法转化为实际的教学实践,并通过反思和调整来不断改进教学效果。具体来说,教学设计在以下几个方面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教学目标的转化:沟通教学理论提供了关于学习目标设定和达成的原则和方法。教学设计将这些原则和方法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明确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动。

教学内容的组织:沟通教学理论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强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联系起来。教学设计通过合理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教学活动的设计:沟通教学理论强调学生参与和互动的重要性,提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设计将这些方法和策略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活动,包括讨论、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等,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入理解。

教学评价的实施:沟通教学理论强调对学生学习成果和过程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教学设计将评价方法和工具纳入教学过程中,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教学设计,沟通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使得教师能够根据理论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的规划和实施。同时,教学设计也提供了一个反思和改进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评估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总而言之,教学设计是沟通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它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并通过反思和调整来提高教学效果。它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助于创造积极、有效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