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效应 (Hawthorne Effect)或称霍索恩效应,起源于1924年至1933年间的一系列实验研究,由哈佛大学心理专家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ayo)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提出此概念。霍桑一词是美国西部电气公司座落在芝加哥的一间工厂的名称,是一座进行实验研究的工厂。实验最开始研究的是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包括外部环境影响条件(如照明强度、湿度)以及心理影响因素(如休息间隔、团队压力、工作时间、管理者的领导力)。
霍桑效应是实验中的效应,及意识到自己是在实验中会影响实验的效果。
霍桑效应告诉我们:从旁人的角度,善意的谎言和夸奖真的可以造就一个人;从自我的角度,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教育心理学怎样考察心理学效应?常见心理学效应大概有哪些?
1.投射效应
生活中,在认识和评价别人的时候,我们常常免不了要受自身特点的影响,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以自己的想法推测别人的想法,觉得既然我们都这么想,别人也一定会这样想。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投射效应。
所谓投射效应是指当人们不知道别人的情况(如个性、脾气、好恶等)时,往往会主观地认为别人有同自己一样的特性。为了避免投射效应,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需要和情感,这样就可以与他人进行很好的沟通和交流,也容易达成共识和谅解。
2.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就像晕轮一样,这些认知和判断常常都是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注意告诫自己不要被别人的晕轮效应所影响,而陷入晕轮效应的误区。
3.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与他人接触时,最先被反映的信息对形成印象有主要作用。人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给人一种很好的形象,以便为以后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近因效应是指在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这个印象往往在对方印象中持续很长的时间。近因效应使人们更看重新近的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对问题做出判断,忽略了以往信息的参考价值,从而不能全面、公正、客观地看待问题。
4.定势效应
心理定势主要指在过去景仰的影响下,心理处于一种准备状态,从而在待人接物方面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专注性和趋向性。心理定势有肯定和否定、积极和消极之分。定势效应在某种条件下有助于我们对他人作概括的了解,但往往会产生认知上的偏差,阻碍我们正确地认知他人。所以我们对他人要“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不要一味地用老眼光来看人处事。
5.登门槛效应
Et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低的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登门槛效应”。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登门槛效应”。例如,先对孩子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从而使孩子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
其实,心理学并不神秘,而心理学的现象在生活中到处可见,因此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多了解这些心理学现象·,对我们掌握他人的内心状况、了解自己心理状态都有着极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