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遗传与后天接触的人和事。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
1.遗传因素
1. 遗传是影响因素之一。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上,遗传因素的作用较重要;而在品德、人格、个性等因素的特质上,后天的作用可能更重要。品德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人既具有生物的属性,又具有社会的属性。人在肚子里时,环境因素影响就开始了,这种影响会在人的一生中持续下去。后天环境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小到家庭,大到社会。这些因素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都很重要。
2.社会因素
每个人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人格的影响极为重要。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每个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
3.家庭因素
探讨家庭的差异(包括家庭结构、经济条件、居住环境、家庭氛围等)和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人格发展和人格差异具有不同的影响。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来控制。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放纵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出现失控的状态。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惟我自尊、蛮横胡闹等。民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当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地指导。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能使孩子形成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富于合作、思想活跃等。由此可见,家庭确实是“人类性格的工厂”,它塑造了人们不同的人格特质。